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博报

来临中的“另现代”——评第四届泰特三年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5-26 17:39:02 | 文章来源: 《艺术当代》

4.源于人类史的另现代经验

和任何大展一样,本届三年展上有几件作品观念简单。不过,如果要给三(双)年展一个不复杂的定义,那就是你在一天内看完而不知所云的超市展览。所以,举办方为观众印发了导游手册。策展人尼古拉·布里沃,在上面详尽阐明自己提出“另现代”作为主题的依据。他和一些艺术史家、哲学家、作家共同感觉到后现代主义的衰落、全球化文化的崛起、旅行日益成为生产艺术的新方式、艺术家不断跨越现成的学科与艺术媒介之类社会事实。笔者认为还不能忘记最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瘟疫流行的启迪:任何个人的命运,都关系到全人类的命运;任何个人的小事情,都可能成为众所周知的大事件。

“另现代”是在全球化的时代对现代性的重新定义,强调个人在时间、空间与媒介中的文化漫游经验,和多种可能性。所以,这种区别于现代性的世界图景逻辑重构,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向关系的角度来理解。如果说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主要是一种西方文化现象,如果说后现代主义产生于多元文化主义与身份的观念,那么,“另现代性”,就是不同文化与地理方位的主体之间互相协商的结果,表现为一种全球文化语言的方式。“它去除一个中心,只能是多语的。另现代性,以文化转译为特征。群岛与其类似的岛屿、星座与星群,代表着另现代的功能模式。” 其中,艺术家只是一个频繁参与交流的旅行者。他们以符号与图式呈现着当代人流动的、变幻的生存经验。一种在空间与时间中由线组成的旅行图式(journey-form),一种物质化的轨道而非目的地,一种“长亭连短亭”、处处是归程的过程,一种漫游的而非固定时空的表达,布里沃将这些看成是“另现代”艺术创作的标志,因而,它是“一种超文本,从一种图式向另一种的转译和解码。艺术家游牧于地理、历史之中,探索某种跨文化风景。里面充满的符号,是要在多样化的图式表达与交流之间建立新的通道”。从这种策展理念来审视泰特三年展,它们属于互动诠释的关系。诚然,布里沃所说的超文本的含义,不是说艺术作品可以超越文字文本的解读,而是指它们更多需要进行一种跨文本的解读。观众需要在影像、装置、图片、绘画、雕塑、行为、电影、书信、动画、音乐之间展开跨媒介的诠释,由此才能理解作品所具有的过去与现在、生活与艺术、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拟、事实与虚构、物质与精神等二元悖论元素所形成的意义世界。因此,“另现代”艺术,正在创造新的艺术接受方式和新的观众群体,形成一种新的另类艺术经验。艺术家更多从艺术过去的文化史、当下发生的社会史、切身经历的个人史以及全球化未来的人类史寻求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并对其展开跨媒介的转换;观众在不同媒介的互动阅读中、在穿越作品的旅行中获得某种艺术接受的生命体验,从而产生意识生命的更新。这样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现象,只有在今天开始的“另现代”的时代才成为一种常态。它们在帕斯卡·马赛恩·塔尤(Pascale Marthine Tayou)的《私人收藏 3000年》、弗朗茨·阿克曼(Franz Ackermann)的满屋装置《通道-逃离(“Gateway”-Getaway)》、达伦·阿尔蒙德(Darren Almond)的《龙眼》、查理·阿弗瑞(Charles Avery)的《无题[阿勒夫虚无头]Untitled [Aleph Null Head]》与《绘画装置》中,也得到了印证。

尼古拉·布里沃选择的大部分艺术家,都有在多国旅行、生活的经历。他们的人生常常处于“在路上”的状态,他们对家有一种异乡的感受。艺术家如何克服由此造成的艺术观念图式表达的浮浅化难题?如何在不断的空间转移中创作出不止是呈现自己旅行经验而且具有深度文化批判精神意涵的作品?这正是“另现代”的艺术家们面临的普遍挑战,也是中国的不少著名艺术家有待解决的问题。因为,艺术家不仅只是时代精神的一面镜子,更不只是时代的预言家。作为知识分子,他们需要承担起普通观众所无法承担的批判责任,需要向观众召唤、预示一种更有价值、更符合人性尊严的生活方式。如果以此来审视本届泰特三年展,只能说它是一个通向未来开端的展览。

(2009/5/17-21一稿、25二稿于伦敦OVINGTON)

西门·斯塔林(Simon Starling): 《三张白色写字桌》(‘Three White Desks’ 2008–09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neugerriemschneider, Berlin)

弗朗茨·阿克曼(Franz Ackermann):《通道-逃离》(“Gateway”-Getaway 2008-09 Courtesy the artist)

弗朗茨·阿克曼(Franz Ackermann):《通道-逃离》(“Gateway”-Getaway 2008-09 Courtesy the artist)

弗朗茨·阿克曼(Franz Ackermann):《通道-逃离》(“Gateway”-Getaway 2008-09 Courtesy the artist)

塔西塔·迪恩(Tacita Dean):《俄罗斯的终结》(The Russian Ending 2001; Tate. Presented by the artist 2002)

鲁斯·伊万(Ruth Ewan)《巨型手风琴》(Giant accordian constructed by Giancarlo Francenella in Castelfidardo, Italy 2000)

马库斯·寇特斯(Marcus Coates):《喙木鸟的翅膀》(The Plover's Wing 2008 Courtesy the artist Copyright Marcus Coates, 2008)

博布·罗伯特·施米特(Bob &Roberta Smith)《远音近声(Off Voice Fly Tip)》(图泰特博物馆)

古斯塔夫·梅茨格(Gustav Metzger):《液态水晶环境》(Liquid Crystal Environment 2006, Mixed media, Tate)

苏波德·古普塔(Subodh Gupta):《操纵线》(Line of Control, 2008, Courtesy the artist, 图 泰特博物馆)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下一页宋庄的未来和798的现实
上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