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博报

读丰子恺《西洋画派十二讲》有感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1-10 14:58:23 | 文章来源: 刘飓涛的博客

文\刘飓涛

摘 要:丰子恺先生是一位学养丰厚的艺术家,其参与引进翻译了大量的有关于西方艺术的论著。丰子恺先生诸多论著中《西洋画派十二讲》一书文笔流畅,内涵丰厚。在该书中作者采用的艺术史写作线索和描述策略颇为值得深入研究。在二者中无意间可以看出先生对于艺术革命功能和美育功能的寄予。该书是时代的产物,但是该书穿越历史对于今天仍然有着启蒙意义。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先生自幼爱好美术,曾入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丰子恺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创办《美育》杂志。后来筹建成立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图画、音乐、手工艺各科的艺术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丰子恺东渡日本期间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

丰子恺的漫画独树一帜,往往在寥寥数笔和简单的结构中便那能呈现出一种物象,并精确传达出相应的氛围。但是除绘画以外他还积极致力于西方美术、音乐、文学的传播和引进。其主要关于美术的编译和著述有:一九二八年上海开明书店《西洋美术史》、一九三零年上海开明书店《西洋画派十二讲》、一九三四年开明书店《艺术趣味》(散文集) 、一九三四年开明书店《绘画与文学》(论文集)、一九三四年中华书局《近代艺术纲要》(论文) 、一九三六年上海人间书屋《艺术漫谈》、一九四一年桂林文化供应社《艺术修养基础》(论文集)、一九四四年桂林民友书店《艺术与人生》(论文集)、并翻译日本黑田鹏信著《艺术概论》(该书一九二八年由开明书店出版)。[ 参见《丰子恺传》丰一吟 等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

在先生诸多论著中,我比较感兴趣于他的《西洋画派十二讲》一书,该书文笔优美,读来不使人觉得枯燥,是一本集中反映了丰子恺艺术修养的书,其中渗透着大量丰子恺本人的艺术观点,对于大众有着极强的启蒙意义。该书所辑录的十二讲西方现代美术最早是一九二八年先生专门为《一般》杂志所作的连载文章,后经其朋友整理加入插图后在一九二九年出版。

一、美术史书写的线索及相关策略考量

该书对于西方现代美术史描述是基于时间发展的顺序为主要脉络。书中介绍的绘画流派从新古典主义到达达派,包含着前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个阶段。由于达达主义这一流派尚在生发过程之中,故而并未有清晰之概述,而仅作了一般现象之描述。丰子恺先生将美术史本身和时代发展作了紧密的联系,二者互为表里展开他的论述。

第二个可把握线索是以法国艺术作为论述的主线。虽然如此,先生还是避免了绝对化的危险而在其中相应补充了辅助线索。例如在论述到自然主义的写实派和印象派相关章节时,他穿插介绍了英国的风景画家康斯太布尔和透纳,并将其作为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开端。现原文引述如下:“故艺术上的现实主义,自然也发端于英国。当时英国有‘自然派’两大画家,即:1·康斯太布(Constable,1776-1837)2·透纳(Turner,1775-1851)”。[ 《西洋画派十二讲》丰子恺著 丰陈宝校订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参见22页 第一讲 现实主义的绘画——写实派]

比较有趣的是先生在本书中还大胆预测了未来艺术中心可能会发生的转移:“十九世纪的西洋艺术集中于巴黎。……二十世纪的艺术中心地在于何处?现在尚未可知。最可主义者:德意志向来在美术上是后进的、顽固的国……”。由此可见,先生已经敏锐到了当时德国艺术的蓬勃发展。倘若历史不因为战争而改变,或许艺术中心真正在德国也未可知。

在具体到关于流派的十二个章节写作中,先生的写作脉络是先就介绍时代中大的背景事件,在其下开篇阐释其和文化的关系,而后具体介绍流派的产生、上下派别的关联(上个流派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下个流派针对其做出的变革和突破)。对于该流派本身则介绍主要几个有代表性的画家,而画家的挑选又实是有着精细的考量,不仅在于要紧密突出画派本身的共性特征,还要在对比中区分出画家本身之个性特点。具体到对画家的评述当中还穿插介绍了画家的生平、趣闻、画作及创作背景。到此处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早期中国中、西方美术史的写作大部分是由画家而非理论家完成的。

本篇文章当中不时出现先生考证的资料,在新印象派一章节,因为要涉及到印象派色彩理论的介绍,他便认真研究了德国人赫尔姆霍茨的《色调的感觉》和《生理学的科学》、法国化学家谢弗勒《色彩及其在工艺美术上的应用》、亨利的色彩学和光学与美学结合的相关论著,其考证之严谨态度值得我辈人学习。[ 《西洋画派十二讲》丰子恺著 丰陈宝校订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第五讲 外光描写的科学的实证——点彩派即新印象派 参见64 页 ]

尤为主要的是丰子恺本人作为画家,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对西洋绘画做出了最直观评述。他敢于在具体绘画描述中渗透出自己的观点,而并不一味迷信于西方史家的解读;他以中国人自身的视角带领大家去审视西方,用近乎商量的口气和读者沟通,并非高高在上的教导者的姿态。其根本是在暗示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眼睛观看西方文化。

二、 丰子恺的学识显见

在深入阅读该书后,我愈发为先生丰厚的学养和跨越文化历史的宽广视角所折服。在描写印象派画风的一节中,先生有一段跨越中西和古今的绘画比较论:“在绘画上,what与how何者为重?从艺术的特性上想来,绘画既是空间美的表现,当然应当注重how,即应当应该以‘画法’为主而‘题材’为副。所以印象派在西洋绘画上不但是从前的翻案而已,确是绘画艺术的归于正途,获得真正的生命,这一点在中国画中早已见到,这我想是中国画优于从前的西洋画的地方。··· ···,这等中国画比较起宗教、政治、主义的插画似的从前的西洋画来,实在富于“绘画的真义,近于纯正的“艺术”。有远见的识眼的人大都不喜欢西洋画而赞赏中国画。这大概是其一种原因吧。”[ 《西洋画派十二讲》丰子恺著 丰陈宝校订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第四讲 外光描写的群画家——印象派画风与画家 参见47 页 ]在这段论述中先生比较中国传统和西方传统,在对比同时又结合了自印象派来的发展趋势,领会到中国传统绘画中蕴含的观念前卫性。与此接近的还有在“印象派画风与画家”一节中关于“风景写生”的论述,丰子恺先生讨论了中国画注重以自然为本位,西洋画注重以人物为本位。[ 《西洋画派十二讲》丰子恺著 丰陈宝校订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外光描写的群画家——印象派画风与画家 参见53页]其中穿插列举了中国绘画史上的名作与西洋古代美术历史中的作品,得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见解。而相比较当时中国的极端西化派和极端的保守派,先生以更为冷静的视角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真正胸怀包容的知识分子的应有表态。

先生的美术史书写不同于其它美术史类专著,而最为独特的是其解读西方美术史时无所不用的手段,这些手段如此特别常给人以触类旁通的感动,能到如此化境的怕是只有这样学识的大师才可以做到。例如同样是在“印象派画风与画家”一节中,提及印象派画作欣赏有别于传统古典的题材内容的欣赏时,他忽的就转向了文学,列举了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 《西洋画派十二讲》丰子恺著 丰陈宝校订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外光描写的群画家——印象派画风与画家 参见51页]这还不算,担心读者不能充分理解,先生又以音乐、书法做了类比讲解:“所以要理解“光的诗”的印象派绘画,最好听取音乐的态度,或鉴赏书法的态度。高低、久暂、强弱不同的许多音乐成音乐美;刚柔、粗细、长短、大小、浓淡不同的许多线作成书法美。同样,各式各样的光与色的块或条或点作成印象派的绘画美。” [ 《西洋画派十二讲》丰子恺著 丰陈宝校订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外光描写的群画家——印象派画风与画家 参见52页]在论述到野兽派一块时间又借书法分析比对了野兽派画家的不同线条之美:“马蒂斯的绘画,评家比拟之为书法中的草书,最为切当。塞尚的画是颜真卿体,马蒂斯的画是董其昌体,又立体派的毕加索的画是张旭的正楷体,后节所述的鲁奥的画是十七贴的狂草体。用字体来比方画风,颇有兴味。” [ 《西洋画派十二讲》丰子恺著 丰陈宝校订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第八讲 西洋画的东洋画化——野兽派 参见104页]如此并非其有意卖弄,而实是先生在说理之中顾及到中国人形象思维与西方之不同,因此极少运用抽象概念本身来解决抽象事物,而注重用形象比喻或其他艺术门类来说明,因之其文章读来令人畅快舒达,无形而上的焦灼感。

但其对各个艺术门类交混描述之真实目的并不仅仅作解读之辅助手段。该书后半部分论述有一段话,现摘录如下:“艺术的表现方法有种种。音乐以声音的来连续及和合(旋律与和声)而表现心的感动。雕刻由形的立体的表现而作出种种感情。绘画则主在平面上用线与色表示一种意味。然以前的绘画所用的表现方法,都只是绘画自己的方法,音乐与雕刻也各自用各自的方法,恪守传统。到了现代各种艺术开始交混起来。音乐有瓦格纳(Wagner)试作‘绘画的表现法’,雕刻亦有阿基澎可(Archipenko)试作‘绘画的表现’法。绘画也如此,立体派便是‘绘画的雕刻化’,即绘画的立体主义化(下面所述的抽象派便是绘画的音乐化)。” [ 《西洋画派十二讲》丰子恺著 丰陈宝校订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第九讲 形体革命的艺术——立体派 参见113页]在此已经清楚表明了先生本质是觉察到了现代艺术中各个门类间语言相互借取这一现象。先生是通由美术史提示给我们这样一个观念:各艺术语言由不自觉借取到今天自觉利用的过程凸显出门类间的关联性趋向了紧密。

但是,不可避免我们也会看到先生的著作中有诸多不完备的比方。比如说:其在介绍马奈《草地上的午餐》时,将其单纯理解为因色调之和谐考量而使题材轻微,但是深层没有讲述顾及到的一点——对于一点透视观察方式的破坏;其将夏加尔、克利归入到了表现主义一派,但是根本来说,二者与超现实主义派系的关联更为紧密;对于最后一节“第十二讲 虚无主义的艺术——DADA派”时,其对于达达派的描述仅仅是将其看成一种现象,虽然看到了虚无主义和对于传统的破坏,但是对于其作品的解读显然是局限在了架上绘画本身的解读,没有看到达达派对于绘画本体的颠覆和由观念取代形式革新的价值。

当然,对马奈解读的不充分是和时代的知觉有关系,而夏加尔和克利的类归在于超现实主义本身并未兴盛,对达达的介绍也是因为其还在生发过程中。个人不可能完全超越时代本身对事物作出全知的解读,就我们今天的认知也有待后人去发掘和完善。

三、丰子恺的艺术观

丰子恺在其卷首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画家当初并不想树立或归附什么派,时代的精神与个性的倾向自然造成他的画风。” [ 《西洋画派十二讲》丰子恺著 丰陈宝校订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原版书卷首语 参见160页]请注意在此处先生强调的两点:“时代的精神”和“个性的倾向”。而其未曾点明的是二者背后的“时代大背景”。先有“时代大背景”,而后又“时代的精神”,再者才是“个性的倾向”。三者中,先生最为注重的恰是其并未提及的时代背景,而这是推动艺术发展力量的源泉。而流派是“时代的精神”里倾向性的体现,画家是时代中的“个性的显现”。

丰子恺先生将写实主义绘画如库尔贝等划分成“现实的真实”,将后印象主义划分成“生命的真实”。在前者,他赞颂了库尔贝:“彻底的唯物的现实主义者,是所谓写实画派画家的库尔贝。这人具有对于现实的唯物的精神与社会的意识。” [ 《西洋画派十二讲》丰子恺著 丰陈宝校订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第一讲 现实主义的绘画——写实派 参见24页]而对于米勒在肯定之外有着批判的言语:“在他那个时代,绘画全是贵族的,与平民无分。故下层生活,社会的黑暗面,一向概不入画。米勒开始描写民众。在这点上他是强力的民族主义者,那时候democracy(民主主义)在欧洲正是被认为异端的。” [ 《西洋画派十二讲》丰子恺著 丰陈宝校订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第一讲 现实主义的绘画——写实派 参见19页] ,后边接着有论述“他对于自己的现实能看出,能表现;但对于时代和社会的现实,远没有观察与表现的能力。所以他的表现,是退省的,赞叹的,消极的,尚未开积极的道路。” [ 《西洋画派十二讲》丰子恺著 丰陈宝校订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第一讲 现实主义的绘画——写实派 参见24页]到此,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先生在强调艺术的社会性功能——艺术对于当下现实的切入。再来看上面一段话便清晰了其中的关联性:先生企图在西方艺术中找寻到某种艺术和社会的关联性,以希翼中国的艺术可以如西方一样成为革新之手段来作用于社会。与其说先生表达了对于米勒批评,倒不如说是先生对于国内艺术的焦虑情绪更为真实。

“生命的真实”则应当是先生对于艺术本体功能的另外一个要求。丰子恺极其推崇对于表现“生命的真实”的后印象主义的画家,其评述塞尚“所以塞尚的特殊的主观的人格,非常融浑,而对现代有重大的意义。” [ 《西洋画派十二讲》丰子恺著 丰陈宝校订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第七讲 新时代四大画家——后期印象派四大家 参见92页] ,评述凡·高“到了凡·高,则似乎使对象主观化,使对象降伏于主观,已不能满足;他竟要拿主观来烧尽对象。” [ 《西洋画派十二讲》丰子恺著 丰陈宝校订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第七讲 新时代四大画家——后期印象派四大家 参见95页] ,评述高更“他的一生是主观的。他想用他的主观来支配现实与客观。” [ 《西洋画派十二讲》丰子恺著 丰陈宝校订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第七讲 新时代四大画家——后期印象派四大家 参见98页] 。

其在“现实的真实”和“生命的真实”之间,先生对于后者更为赞颂,这是先生美育思想的显现。如果结合其生平,不难注意到这样一个关系:丰子恺先生的授业恩师是李叔同先生,而李叔同先生又是蔡元培先生的学生。因此,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不可避免经李叔同影响到了丰子恺,而先生在一九一九年就曾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美育是先生一生奉行的信念。

中国曾就有过关于“现实的真实”和“生命的真实”的争论。二者在中国体现为革命和美育两个功能的论争。比较引人注意的有徐悲鸿和徐志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关于西方写实主义绘画和现代主义绘画的论争。在这场论证之中,二者互有攻守,论战没有最终的结果。但是后来事实的发展使得徐悲鸿的写实主义赢得了主导的地位,即以革命的美术代替了美育的启蒙。而在此前,蔡元培先生一直在倡导美育,他认为“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提出美育,因为美感是普遍性,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见;美学是超越性,可以破生死利害的顾忌,在教育上应特别注重”。 [ 《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9年2月北京12次版 参见384页 ]他的美育说的核心功用是将美育作为改造国民精神、提高国民素质的手段。后世对蔡元培的批判大部分在说其背离时代而大谈美育,但是我认为蔡元培看到了美育作为启蒙手段的必要性,而这并不是因时代问题所能够绕开来谈的事情。当革命的美术结束其历史功用后,今天我们还是要来谈启蒙本身的相关问题。在今天看先生的论著,其美育作用犹在。而现代艺术史的核心在人性之觉醒、自我之认知,这是先生写作《西洋画派十二讲》最根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丰一吟·丰子恺传[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 [2]丰子恺著,丰陈宝校订·西洋画派十二讲[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4月 [3]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9年2月北京12此版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