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自古以来为东南佳胜之地,由吴山眺望西湖、钱塘江,饱览壮丽山河,是游览杭州的一个重要景点。现在游人游览吴山,大多知道登临城隍阁。城隍阁建于1999年,而在这之前,吴山上饱览湖山之地一直在北端的“极目阁”。极目阁为两层小楼,老杭州人都称其为“太岁庙”。说起“太岁庙”,故事还得从北宋欧阳修说起。
宋仁宗嘉佑初年,梅挚出守杭州,仁宗赐诗,有“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梅挚到杭州后,即在吴山上建堂,名“有美”。欧阳修为之作《有美堂记》,文中有“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的赞文。蔡襄为之书丹,一时传为美谈。
蔡襄书《有美堂记》碑文早已毁于战火,今不得见。今人为纪念这段历史,于“有美堂”前立欧阳修《有美堂记》石碑。
“有美堂”在南宋时已圮,后在有美堂遗址上建至德观,隶属太史局。元代至元十二年(1275)又毁,至元二十二年(1285)复建,内塑天帝星曜像,筑阁祀之,俗呼庙为“太岁庙”,庙于近世毁去。20世纪50年代时改为茶楼,为两层仿古楼阁式建筑,外有回廊。一层额“茗香楼”。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这里一直是杭州养鸟爱好者的聚集之地。二层为楼阁,面湖处挑出平台,为眺望湖山极佳处,故称“极目阁”。
1972年,为了接待周恩来总理与西哈努克一行,杭州市园林部门曾对此楼进行翻修及装潢,对内部陈设进行重新布置,并请书画名家书写作品悬挂于二楼“极目阁”厅内。此幅沙孟海《吴山新楼颂》书法巨作即撰写书成于此阶段。落款处“吴山新楼落成作颂”应指新楼翻修之事。极目阁在20世纪80年代一度承包经营,内部装饰几度翻修,诸多书画亦由此而流散民间。而今极目阁已改成瑜珈院。
沙孟海《吴山新楼颂》书法文字如下:
天开图画,右江左湖,广衍阡陌,槎比室庐,
于越旧壤,水聚山倚,佳气葱攀,东南主屏,
人民建国,百物照苏,易俗移风,今昔悬殊,
富强康乐,神州赤县,日月光华,梦云糺缦,
楼观海日,门对江潮,工农男女,登临逍遥,
吴山大观,云物常新,与天同寿,万古长春。
吴山新楼落成作颂, 沙孟海。
欧阳修于宋仁宗嘉佑四年作《有美堂记》,应为1059年,蔡襄书写碑文当在同一时期。913年后,书坛大家沙孟海面对新落成的吴山新楼,亲自撰写了上面这篇颂词。全篇文字正文96字,四字一组,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颂词写尽吴山雄伟气势,道尽吴山佳胜之地。而所作巨幅书法,通篇107字,高1.62米,宽2.16米。从现有资料看,《吴山新楼颂》是沙孟海存世的少有巨制之一,真气弥漫,淘淘大观,是其70岁时的鼎盛之作。(现藏于浙江博物馆的沙孟海《水调歌头》巨幅书法,创作于1965年,高1.47米,宽3.67米; 1978年为岳庙写的《满江红》巨幅书法,高1.5米,宽2.7米;现藏于沙孟海书学院的《龙》巨幅书法创作于1988年,高 1.5米,宽1.5米。)。
往事越千年,从欧阳修《有美堂记》,蔡襄《有美堂记》碑文,到沙孟海《吴山新楼颂》,历史更迭,古今两代,三位大家围绕着一座山,聚集在一座楼,用文学、书法共同承续起难以割舍的文脉。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吴山景区管理处吴山研究专家陆均先生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