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情境下的“佛兰”

情境下的“佛兰”

时间: 2010-03-06 17:54:36 | 来源: 美术报 蔡树农
书法 >

2月8日,据悉是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策划的“情境书法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可能是将近年关的缘故,专业书法媒体对此报道几乎微不足道,但到过现场的参展书家,如邱振中、赵雁君、徐庆华、朱永灵等还是津津乐道“情境书法”——把书法的展览放置于书法的日常状态中去,而且是浓缩于展厅的效果,该如何审视书法的主角配角问题?不同情境的书法是否应该有不同的书体风格、字幅大小、形制变化的表现?书法家的艺术创作该怎样融入具体的书法情境?不一致的书法情境合为一体会否产生不和谐的走调?等等,都引起我的猜测与好奇。

2月26日上午,浙江省第十届兰花博览会在浙江舟山普陀区东港体育场举行,兰花展本来与书画无关,但这届兰花展一个大特色是把书画、民乐、茶道组合在一起。偌大的兰花展示区数千盆兰花竞放,雅馨宜人,光看看兰花的种种芳名就足够陶醉——贺神、玉蟾、华顶牡丹、江南雪、芝元、狐仙、向天歌、碧瑶、真龙天子、黑虎、小领带、蕊鼎、冠姚、大雪素,不一而足。请勿大声喧哗、谢绝吸烟的兰花道场,花香、茶香、墨香,民乐潺潺,观众熙攘,流连忘返。唯一的遗憾,书画虽作为配角存在,却缺乏配角应有的高度,纯粹是一种摆设,反倒是无胜似有——情境书法即使不作为主角,至少应该是主角支配的配角才显示其意义。很显然,兰花展上出席的书法家代表北大中文系教授、北大书法研究所所长王岳川、四川大学古文字研究专家何崝都只能以嘉宾而不能以主宾身份登场。当日下午,王岳川应邀在普陀区委大院礼堂作的“中国文化智慧的当代启示”,他既以一个书法家身份更以一个文化学者的身份作为主角的演讲才赢得到会的包括舟山市、普陀区有关领导忻海平、吴晓东等300余听众的掌声与笑声。王岳川综合当代学术前沿的一些成果,持一流的口才,配以美术书法事例,围绕中国文化六个关键字“水、节、中、庸、孝、和”展开生动活泼的反西方文化侵蚀宣传。第一次听,真的会引起很大共鸣,对台下的一部分书画篆刻听众,感受尤深。书法家,一旦以暧昧的身份成为情境书法家,该是多么有趣!2月26日晚上,浙江省城杭州的书画篆刻家金鉴才、张根源、余正、骆恒光、楼国华、杨西湖、赵雁君的到来,浙江省第十届(普陀)兰花博览会子项目佛兰书画会拉开序幕,晚会宾主觥筹交错、谈笑风生,已经把佛兰书画会第二天沈院可能发生的情境预演了一角。

沈院,一座仿汉唐风格依山傍水而建的古典建筑,普陀书画院就设在这里。2月27日上午,当应邀书画家与舟山本地的书画家刘健民、贺能、戴媛、邬浙雷、王志良、王天长、陈晟、蔡真、冯永川等以及舟山市委副书记钟达、普陀区委书记吴晓东、副书记戴灵芝等来到沈院时,沈院桃红柳绽,山色迷濛。进行了简短的佛兰书画会开幕仪式后,楼国华率先开笔,书画家们接着“佛兰为媒、书画会友、相约渔港、翰墨传情”。因为书画家都只写书法,所以情境书法的概念特别突出。沈院“海路厅”、“孝女馆”、“清浪榭”、“茶源轩”、“博雅厅”、“沈德精舍”悬挂的楹联与当下书法家即兴创作的书法情境相映衬,再加民乐轻扬、茶道虔敬、花开云低、微雨风柔,情境书法与情境书家一起在沈院特有的情境下徐徐生辉,王岳川、何崝两位外省书法家记不得生疏,相当“情境”地物我相醉:净水佛茶开,丝丝法雨来。梅花春有信,笔墨迹无苔。雅院山光递,高人水色偎。回眸钟磬处,妙响息尘埃。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处香”的兰花这一天成为配角,但绝不仅仅只是配角;书法成为主角,也绝不仅仅只是主角。普陀的兰花称之为“佛兰”,到了普陀的书法家应该如何称呼?只要书法家处在佛心兰质的情境中,称呼什么又有什么要紧呢!“以诗言志,翰墨传情,是文人墨客用笔赞美生活、奉献社会的优良传统。”佛兰书画会让人在休闲中体味书法情境,兰花、书法、园林、书家、书法爱好者、政府官员、新闻记者互生互动,其乐无穷。“地方蛮好,有机会再来”,临别时,金鉴才如是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