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古今夏季艺术品拍卖会”6月20日在广州圆满收槌,总成交金额接近3000万元。统计显示,书画作品的成交率为83%,其中书法的成交比例更是高达97%。“随着去年底,《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和曾巩的《局事贴》在北京分别拍出过亿元天价,书法行情被迅速点燃。今年各地春拍,书法作品拍卖的成交率以及成交价普遍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相信这一波投资收藏热情将延续。”著名收藏鉴定家王立军如此预测。
据悉,本月继广州市艺拍、广州嘉德成功吹响夏季艺术品拍卖的号角后,本地老牌艺术品拍卖行——广东省古今拍卖有限公司“再下一城”,在6月20日举行了夏季艺术品拍卖会。本次“2010古今夏拍”中,沈周《幽居》以440万响槌,范曾《室有幽兰人物册页》拍得145万,吴冠中《大漠》应价冲破百万元关口(均为落槌价)……拍卖总成交金额接近3000万元,其中书画拍品占比超过五成,成交率高达83%。中国书法更一改以往“配角”的形象,纷纷拍出高价,并且成交比例高达97%。
据了解,范曾作为当代中国画名家,其画作一直备受收藏界人士追捧,其画作《观世音造像》此次从30万元起拍,被多位藏家竞争至70万元响槌,加上12%的拍卖佣金,成交价高达78.4万元。画贵,字也贵!同样出现在本场拍卖会的范曾书法作品《静契幽兰》,以2万元起拍,被抢至9.4万元响槌(落槌价未含拍卖佣金)。此外,记者也留意到,著名中国画大师吴昌硕、傅抱石等人的书法作品同样拍得高价,其中傅抱石的《书法四屏》更以37万元响槌。
范曾《静契幽兰》
“上述巨匠级的国画大师,书、画俱佳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所以他们的书法作品能卖到好价钱并不意外。”广东省古今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毅卓指出:“由于吴昌硕、傅抱石等中国画艺术大师在绘画方面的艺术水平与成就确实太高了,为人们所称道,因此这反而掩盖了其书法的光芒与价值。”
社会名人书法成“潜力股”
在“2010古今夏拍”中,除了拍卖会“常客”——启功、赖少其等书法大家的作品拍价高企之外,一些鲜在拍卖会上露面的社会名人书法作品也同样拍得好价钱:孙中山副官张猛的夫人潘景晴女士的一幅书法作品《乘风破浪》从2700元起拍,被抢至1.4万元响槌,折合每平方尺“润格费”近4000元。广东收藏名家王贵忱老先生的《书法手卷》则拍得2.7万元。
“随着整体市场‘水涨船高’,一些社会名人作品也拍出了高价,这就如同股市中的‘题材股’被推高的原理一样。但也不排除在‘名不经传’中诞生‘树碑立传’式的人物,这就是‘潜力股’,靠眼力挖掘。”赵毅卓告诉记者,潘景晴老太太的书法作品价格近期慢慢见涨。
“今年各地春拍,书法作品普遍拍出了好行情,包括成交率以及成交价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此为‘价值回归’。”著名收藏鉴定家王立军认为,去年底,《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和曾巩的《局事贴》在北京分别拍出1.008亿元和1.09亿元天价,是“书法行情”被点燃的重要推动力。
王立军说:“相对绘画欣赏而言,书法欣赏需要更高的文化修养,因而导致‘绘画热’、‘书法冷’的认识偏差和价格偏差。随着去年底,天价书法的横空出世,在跟风思维方式的推动下,‘书法行情’将被启动,并且还将愈演愈烈。”
相关报道
杂项精品也受追捧
记者发现,在6月中旬广州举行的三大艺术品拍卖会上,杂项精品受到藏家们的追捧。以广东古今2010夏拍为例,一个《清剔红多子福寿图天球瓶》(连座)拍出了26万元,合计拍卖佣金后,成交价达到29.12万元;一对翡翠插屏以73万元响槌,81.76万元成交,拍价足抵得上购买一套房子;小小的《清紫檀嵌百宝笔筒》也被抢至1.5万元落槌。
据了解,“剔红”又名“雕红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康、雍、乾时期漆器进入了黄金(1256.90,0.70,0.06%)时代,其产品主要供宫廷使用,民间极为少见。著名收藏鉴定家王立军告诉记者:“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准则,漂亮、喜庆而且实用的剔红器,升值空间非常大!”业内人士分析,过去,剔红器在杂项收藏中属于冷门,而且国内藏家对其价值的认同,与国际市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随着内地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剔红器的收藏也逐渐走向成熟。
“在拍卖收藏领域,人们过去对杂项的重视不够,目光过多地集中于陶瓷、书画等传统艺术品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艺术品投资收藏中来,杂项艺术品因价格范围非常广、‘丰俭由人’而备受追捧。”王立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