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我国首座民办博物馆面临拆迁 马未都称将坚守数年

我国首座民办博物馆面临拆迁 马未都称将坚守数年

时间: 2010-08-09 16:14:42 | 来源: 新京报
收藏 >

  7月21日,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观复博物馆像座孤岛,矗立在一片废墟中。本报记者吴江 摄

 

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因城市规划开始拆迁。7月21日,这里随处可见拆迁后的废墟,但因马未都而名声大噪的观复博物馆,仍在孤独地坚守着。马未都说,他不是“钉子户”,只是希望和政府协商,为已经三次易址的观复寻找一处交通、环境都不错的新址。

1996年,马未都建立新中国第一座民办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至今,民办博物馆已走过14年历程。但记者调查发现,被定位为“民办非企业”,身份上尴尬、资金不足、运营缺陷等问题,始终困扰着民办博物馆。为此,民办博物馆经营者呼吁尽早出台《博物馆法》,制定全国统一的博物馆准入制度,对博物馆规范管理。

7月21日,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18号,观复博物馆矗立在一片废墟上,仿若孤岛。往日推土机的轰鸣已逐渐消停,不时有参观者三五成群前来,这里才仿佛有了生气。

观复的门票50元一张,设计得如书签般精美,共5种款式,任参观者挑选。进入大门,2800平方米的区域,设有家具馆、陶瓷馆、门窗馆、摄影馆、油画馆、工艺馆和多功能馆七个展馆。馆内的布置温馨典雅,除了展区,还特设了客厅、书房、茶室等。“我希望观复能给人一个舒适的参观环境。”马未都说。

因城市规划,大山子附近开始拆迁,其中就包括观复所在地,这里将来的规划是一片绿地。

保安称,年底,观复博物馆将迁走。但马未都立即否认,表示三五年内,观复博物馆仍将坚守在原地。“这个馆要坚持到和新馆接上,至少需要3到5年,应该还能在这坚持这么长时间。”

此前,有媒体把观复称为“钉子户”。“我们可不是钉子户,从来没想着和政府对着干。”马未都说,他不是赖着要拆迁款不走,而是希望和政府协商,为观复寻找一处交通、环境都不错的新址。

惟一经营持平的民办馆

凭借马未都的名气,加上成功的宣传和管理模式,观复博物馆名声在外

马未都最早出名是从文学创作开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马未都与王朔、刘震云一起,创作了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几乎也是那时,马未都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陶瓷、古家具、玉器等藏品已逾千件。现在,他又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马未都说收藏》。

成立博物馆是马未都多年的心愿,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96年10月,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获准成立,成为新中国的第一家民办博物馆。

最早的观复坐落在北京琉璃厂,展出面积约400平方米,陈列以明清传世文物为主。此后,观复几经易址,2000年从琉璃厂迁至南小街,2004年又迁至大山子。

定期策划组织专题展览、举办文化交流讲座等,凭借马未都的名气,加上成功的宣传和管理模式,观复博物馆名声在外,参观者络绎不绝。提及这一点,马未都颇为自豪。

如今,观复被称为“惟一没有政府拨款,能够经营持平的博物馆”,并在杭州、厦门建立了地方馆。

1  2  3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