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博物馆,室温冷得有道理

博物馆,室温冷得有道理

时间: 2010-08-12 18:11:27 | 来源: 钱江晚报
收藏 >

   博物馆,冷得有道理

浙美将为参观者准备毯子 为了观众不冷,自然博物馆展品天天在“牺牲”

温度计显示,浙江美术馆室温23℃。 陈熙春 摄

“本想去接受艺术熏陶的,没想到在展馆里站了两分钟,腿就冷得发抖。”日前,读者王小姐给本报报料:自己到浙江美术馆(以下简称“浙美”)看展览,因为只穿着短袖和短裙,结果狠狠地被美术馆的冷气“熏陶”了一番,只好打道回府换了长裤再去。

浙美的冷气有这么厉害吗?美术馆这么“冷”,那么收藏历史文物的浙江博物馆(以下简称“浙博”)、收藏动植物标本的浙江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自博”),会不会也一样?把空调室温调到“冻人”,这里头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买了个温度计,开始走访这三个场馆。

实测温度:浙美23℃,浙博、自博26℃左右

前天上午9点30分,记者首先到浙江美术馆。走进大门,隐隐感到一股冷气。记者在中央大厅用温度计测量了10分钟,28℃,不冷不热刚刚好。

随后记者走进4号展厅,这里正在展出当代油画。展厅里果然冷飕飕的,停留5分钟就像王小姐说的那样,汗毛都竖起来了,这时,记者的温度计指针指到了23℃。随后记者一个展厅一个展厅走,每个展厅至少呆5分钟,温度计始终显示23℃。只有四楼的霞光阁例外,这里的阳光穿过玻璃洒在大理石地面上,有一种暖暖的感觉,温度为29℃。

10点50分,记者来到浙江博物馆武林馆区。这里的大厅热闹非凡,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学习纳凉两不误。停留10分钟,温度计显示为28℃。而三楼书画馆,温度显示27℃,比浙美高了4度。

走出浙博,记者来到相邻的省自然博物馆,此时接近中午11点40分。自博大厅迎面就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恐龙模型,凶猛恐怖。记者将温度计放在恐龙脚边,不时有小朋友上来探视,大约10分钟,温度计显示28℃。二楼是26℃。

自然博物馆:标本默默地“牺牲着”

同样有美术作品,为什么浙博的书画馆与浙美的展厅会有4度温差?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场馆工作人员。

浙博宣教处主任赵幼强对记者说,浙博的武林馆区是一个新馆区,主要想给参观者营造舒适的参观环境。

那26℃的室温对于馆内文物的保护是不是一个适合的温度呢?赵幼强说,特别重要的文物,浙博都为它们准备了恒温恒湿的陈列柜,比如《富春山居图》展出时,就是放在这样的柜里,26℃的室温基本对它没有影响。至于一般文物,虽然26℃不是最适合的保存温度,但这个温度也不会对文物造成特别大的破坏,在与参观者舒适度的权衡之间,浙博选择了后者。

浙美工程部主任章伟梁说,浙美的温度是由美术作品的材质决定的,“美术作品,不论是油画还是纸本,适合的保存温度都是20℃~22℃。我们的温度一般都设定在22℃~24℃,既能给参观者比较适宜的温度,也能尽量减少对作品的伤害。对于油画来说,温度超过24℃,颜料就要变形,到30℃,就会很明显。而对于纸本和绢本来说,温度太低或太高,都会引起开裂。”

记者把王小姐的不愉快经历反映给章主任,章主任微笑着表示歉意:“的确也有游客向我们反映。馆里正打算在门口贴出告示。下一步,我们准备采购一批航空毯放到服务台,觉得冷的游客,可以租借过来披到身上参观展厅。”

自博的室温同样在26℃左右,这是否会对标本造成破坏?

答案是肯定的。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陈水华告诉记者:“动植物标本最适合的保存温度是15℃,但15℃对于参观者来说简直就是‘冰窖’了,为了给游客一个舒适的温度,实际上展厅里的标本都在默默地‘牺牲着’”。

陈水华说,保存在自博库房里的动植物标本,其设定的温度在15℃,湿度在50%至60%之间,这是最利于标本保存的环境。而26℃的室温,加上人流的影响,结果就是展厅的湿度处在不稳定的状态。而湿度是保存动植物标本的最重要因素,湿度高出这个标准,植物标本就要开裂,湿度低于这个标准,动物的皮毛就发霉。

听了这番话,记者再去看一楼大厅的那只恐龙,顿时觉得这只恐龙可爱了许多,不想气势凶猛的它,原来内心是这么“委屈”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