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壁画:收藏城市的真实脉动

壁画:收藏城市的真实脉动

时间: 2010-08-15 17:51:18 | 来源: 《周末画报》
收藏 >

借着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一场名为“墙上美术馆”的壁画摄影展引发人们对城市的流动风景的关注。与其说是摄影展,不如说是德国慕尼黑市长夫人爱迪特的个人城市记录。这位德国政坛的名女人,在丈夫吾德正式当上慕尼黑市长后,交出议员勋带,走向自由摄影师之路。她拍摄的对象包括猫、街道风景,最为热爱的却是各个城市中的壁画。

整整25年,爱迪特游历于世界各地,寻找这来自于街头的艺术。开始的拍摄,爱迪特完全基于一个市政议员对城市的考察。照相机是她最好的工具——她早就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厌倦单调、枯燥的记录,她喜欢发掘温情的场景,从中反映出城市的发展与变化。然后有一天,她听到一个朴实的声音:“请帮帮我!我在这儿住了多年,每天面对这面丑陋的墙,我的心情糟透了!”为了强调内心的厌恶,这位家庭主妇连用了三个ugly、ugly、ugly来修饰。很快,主妇的问题得到解决,爱迪特请来一位艺术家创作了一幅风景画,主妇的脸被喜悦点亮了,高兴地请爱迪特为她和壁画合影。

对壁画的追寻由此展开。不过,爱迪特感兴趣的不是文艺复兴时那些奢华的墙面装饰,她将镜头对准那些反映城市历史的当代壁画。“它们是对阴暗城市的彩色描绘,是对单调城市的幻想升华,是自我意识与内在叛逆的自由表达。”在爱迪特眼中,这才是壁画的丰富内涵,表现城市,改变城市,使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人们不需要去美术馆和博物馆才能看到真正的艺术品。壁画使人们离艺术更近。”

“这面墙原来是灰色的,很老旧。后来有人在上面画了这些图。你看多么有趣,像在讲述故事,又像一部小电影。可惜,5年前这面墙被拆掉了,现在你只能从摄影作品里看到它。”爱迪特站在命名为《一吻》的壁画前,介绍着。这幅壁画来自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面防火墙,像一幅八格漫画。一位单身女子站在窗前,月光照着她的侧影,她的手臂慢慢伸出,随着画面的展开,隐现出男子的侧影,男子的侧影慢慢变大,在最后一小格画里,有了两人拥抱的身影。因为这幅画,斑驳的墙壁丝毫看不出残损的狼狈。很多壁画的命运,都像这幅一样,已经消失,或者行将消失。风化、雨水冲刷,以及城市拆迁改造,使这些美好的画面很快成为记忆。爱迪特的镜头拯救了这些记忆,现在,很多壁画只能从她的摄影作品中找到。

爱迪特拍摄过一幅“纪念唐人街工人之墙”的大型壁画,它来自于美国旧金山。从一条大龙的尾巴到头部,画出了整个移民过程:最初的居无定所,从事酒保、打字员等低级工种,到后来的升迁,融入以及安居乐业……每当移民者看到这幅壁画,就会产生心理认同,感受到街区对他们的接纳。“在很多大城市,虽然政府被一些胡乱涂鸦所苦,但相当多的壁画,会受到欢迎甚至追宠。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提出‘公众艺术作品’,为在世界经济危机中的艺术家们创造就业机会,并借他们之手,传递积极信号——其中大多涉及壁画创作。”

爱迪特认为壁画就像一扇窗口,将政府和市民之间相隔的围墙打开,有助于彼此之间的对话与了解。人们将自己的提议和反抗画在墙上,包括对城市畸形发展的批评指正。好比慕尼黑城中的壁画,在战后重建时期,政府曾一度将城市划分为商业中心、睡眠城市以及娱乐中心,并对各区的功能有着明确的限制。这种规划,在政府看来很务实,但对于市民来说,却无聊而单调。正是借助壁画,政府猜看到了市民的真实想法。“当然,也必须解决胡乱涂鸦的问题。在慕尼黑,政府禁止人们在地铁、车站等公共设施上随意涂鸦,严重时还会依法起诉。”爱迪特建议,留出一些合理空间,如建筑围栏、防火墙、码头、地下通道等,给那些无家可归,或者失业的街头艺术家们自由发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周末画报》采访爱迪特

画报:有没有统计过,到底拍摄了多少幅壁画作品?

爱迪特:太多了,几千张,这次展出的作品主要是城市主题,正好迎合上海世博会“Better City Better Life”的主题。

画报:拍摄时,通常您的心情如何?

爱迪特:很激动。你知道,艺术需要激情。在撒丁岛拍摄时,我非常激动,那里的壁画只能用瑰丽来形容!想想看,几乎每面墙上都有画。现在,因为那些壁画,这个村落已经成为旅游景点,向世界游人开放。

画报:对于很多壁画来说,您的镜头是最好的见证,使人们对它们的记忆得以复活;那么反过来说,这些壁画对您有没有产生过什么影响?

爱迪特:不同的壁画影响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它的主题。有时你能从壁画中感觉到人们对民主与自由的强烈渴望,你会被感染;有时它也会带给你好心情,因为它幽默有趣。拍摄中真正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艺术,生活即艺术。

画报:您对壁画的痴迷,是否因为某种“使命感”?

爱迪特:确实如此。城市壁画内涵如此丰富,生命却很短暂。我除了在洛杉矶曾看到过这方面的记载,在其它地方很少见到,这使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坚持下来,让更多的人发现并了解它们。它们是城市的记载和回忆,我无法停歇。

画报:去过那么多国家和城市,发现东、西方的壁画有哪些不同?

爱迪特:说句实话,中国我的还不太清楚!我只在上海找到很少的壁画。在我看来,西方壁画更多的是意愿表达;而在非洲和亚洲的很多地方,壁画是作为宣传的唯一形式,尤其是对于那些不识字的人来说,壁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画报:在您看来,壁画经过了哪些转变,前景如何?

爱迪特:壁画最先是用于装饰,使墙面更好看;现在它正成为人们反映道德愿望和心理需求的一个途径。也许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广告信息分布在墙面上……对于德国来说,未来两年的经济也许不遂人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将抱怨和不满画在墙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