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媒体商人和收藏家邵忠的创意与生意

媒体商人和收藏家邵忠的创意与生意

时间: 2010-09-15 16:54:04 | 来源: 东方企业家
收藏 >

邵忠

2009年9月9日,48岁的邵忠带领他的民营媒体集团——现代传播在香港上市。现代传播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民营传媒公司。《纽约时报》称邵忠为“中国第一个民营媒体企业家”。他在17年前从体制内出走办媒体,迄今已陆续掌控了近10份各类杂志。在复杂敏感的中国媒体市场,作为民间商人而获得成功,不得不让人心生敬佩。

但在很多时候,你无法将邵忠与传统的成功商人的形象结合起来,对于熟悉邵忠的人而言,他更像是一个从漫画中走出的人物。他只留很短的头发,浓眉毛、大眼睛、大鼻子、大嘴巴,然后再在鼻子上架一副同样不算小的黑框眼镜,身为南方人却有一副高大的身材,走到哪里都是鹤立鸡群。而且,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次邵忠的衣着从不“重样”。第一次见到他是黑色西装、白衬衫,脖子上缠着红色领带,下一次可能就是色彩明快的条纹T恤,衣领刻意立起;白色棉质休闲裤,赤脚着褐色休闲皮鞋。你可以猜到,他是一个有独到审美和品位,而且对细节讲究到极致的完美主义者。这也许正是他成功的原因。

“我小时候就觉得中国的报纸缺乏形式美,太粗糙。我要做美的报纸。能不能做一个报纸式的杂志?既有报纸的新闻性、可读性,也有杂志那种美感。我就是这么定位的。我有做杂志的数年经验,对杂志运作比较了解。而且从小在报社长大,对报纸的营运也清楚。国内可能很少有人具备这种双重经验。所以,出于独特,也出于避免竞争,我做了一个这样的产品。”

邵忠口中的“产品”正是《周末画报》——一本既非报纸又非杂志的刊物,但偏偏却制作精美,色彩鲜艳,在视觉上就首先俘获了读者的眼球。在外包装上,邵忠给《周末画报》加上一层塑料套,并在塑料包装上用红色黑体字印着"中国精英读品",与当时大多数报纸灰蒙蒙的面孔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让你想忽略它都难。当年在上海机场高速路旁破天荒出现的第一块媒体广告牌,就是《周末画报》的。《周末画报》无论是在市场、读者,还是广告客户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套用一句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名言,“童年的经历决定一切”。邵忠对于媒体、美学以及设计艺术的沉迷与他的出身有关——父亲当年在广州市委工作,母亲在广州日报工作。“我从小在报社长大,对《解放军画报》等报刊杂志兴趣很大。”邵忠说。这使得他尽管于198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广州市计划经济发展委员会——一个非常吃香的单位,却始终按捺不住内心对文字的兴趣和对商业的向往。遂于7年后弃政从商——先是从政府官员到国有进出口公司作总经理,最后半主动半被动地进入了媒体这一全新的行业。

初创之时,邵忠一人分饰多角,既是社长、总编,又是设计总监,甚至采访都亲自操刀。当时他采访了张艺谋、姜文、陈冲、葛优等一线明星,还有摄影师顾长卫。“我们把明星当作成功人士来制作。”邵忠时常会总结自己过去的经验,为的却是在当下如何做得更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每本杂志送达印厂之前,杂志的执行出版人都会提心吊胆将杂志的大样拿给邵忠看。他会随时撤下他认为不够美好的文字和照片。公司内部流传的一个故事是,他曾经让摄影师去给同一个采访对象拍了三次照片,理由是,他在大样上看到了对方眼睛里的阴影。“美盲远比文盲可怕”,这是他经常给员工们灌输的观点。

追求美并不只是知道怎么穿衣打扮,还体现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邵忠在自己身上找到了创意与生意的平衡点。媒体离不开广告,但是广告不是简单的推销,邵忠更多地把它看成是与客户合作创作的概念。“比如说我们帮万宝龙、Cartier做设计,就是要做拿奖的。我们要告诉客户如何去表达这个产品,而不是没有灵魂地贩卖。光让一个明星穿LV的衣服,那是很傻的做法。”而媒体对于他的意义就在于,“提升国人的生活品位。中国人到现在还在讲生存权,哪有什么life style可言。一般人的生活没有一点讲究。吃饭、上班、睡觉,就这样过一生。我们提倡的是,有选择地生活。”

对于邵忠来说,可供选择的明显更多。比如说他只抽大卫杜夫雪茄,又比如说他最近买了一辆宝马新7系。“舒适、豪华和性能当然是我考虑的因素和喜欢的地方,我特别注意的是他们在设计上的追求,你看,自动空调和音响系统的旋钮上用的是非常特别的陶瓷,这么细节的地方都用心做到最好。”

邵忠自己也是一个对细节异常讲究的人。你看看他的办公桌就知道了,每样东西都是有来历的。铅笔是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的纪念铅笔;遥控是B&;O音响的;还有鬼才设计师Philippe Starck设计的Dr. Skud飞虫拍;甚至还有一个2008北京奥运火炬。是的,邵忠还是奥运火炬手。

而邵忠对于艺术的品位更是蔓延在整个现代传播办公室的里里外外,有人说,他的办公室可能拥有中国大陆商人办公室中最让人舒服的布置,他把办公室布置得像一个艺术品陈列室:一面墙上挂着硕大而火红的波普雷锋画像,从古董市场淘来的老家什、雅致的石湾陶瓷看似随意地摆放在开阔的空间里。这些艺术品及其摆设,有亲朋好友的真情馈赠,有从拍卖行拍来的宝物,也有旅行途中的心仪之物。并且,各地公司也因为地域氛围的不同,悬挂拜访的艺术品也各有不同的特质。北京办公室里收藏的大多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上海办公室里则大都会感十足;广州公司里的艺术品则饱含了岭南艺术的特色。

以北京办公室为例,入口处即有两匹“神马”致敬,原来BAMA(北京角度画廊)就与办公区为邻,画廊除了展示忠收集的当代艺术品外,还不定期为他在艺术和演艺界的朋友举办活动,比如说贾樟柯的《二十四城记》电影文献展,还有导演新秀应亮举办的影展。而且,邵忠不仅创立了与其同名的艺术基金会,就在今年初,现代传播还隆重推出了一本名为《艺术界》的中国当代艺术杂志。在创刊派对上,可以看到几乎所有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人物,邵忠的号召力可见一斑。

作为一个媒体商人,邵忠在创意和生意的结合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如他的成功经历无法复制一样,他的品位也无法照搬,但所有的人都可以借鉴他的追求:有自己的品位,自由的工作和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