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项目点局域图,自下而上的沿海3个地区名称分别是蒙巴萨、马林迪和拉穆群岛。
经历过“西沙水下考古”的历练、抢救“碗礁一号”的艰辛和“南海Ⅰ号”整体出水的喜悦,再到今年7月“南澳Ⅰ号”水下考古的满载而归,中国水下考古队的足迹已经遍布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23年的积淀让年轻的中国水下考古逐渐走向成熟。今年11月,中国的水下考古工作者将迈出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赴肯尼亚寻找郑和船队的遗迹……
拓展对非援助新领域
水下遗迹、沉船碎片、中国古瓷……神秘的非洲大陆期盼着中国考古工作者的到来。
中肯合作考古项目是根据2005年12月、2007年4月中国和肯尼亚两国政府签署的有关协议确定的,项目为期3年,我国商务部将其作为重要援外项目出资约2000万元项目经费。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赵嘉斌表示,这是第一次将文物考古引入到中非合作的项目中。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介绍,整个项目分为3部分:一是水下考古,寻找和打捞传说中的郑和宝船遗址;二是陆上考古,对肯尼亚马林迪市范围内的曼布鲁依村遗址、卡提布清真寺遗址和马林迪老城等3个遗址点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三是对肯尼亚沿海地区经过考古发掘和调查的27处古代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进行课题研究。
为此,肯尼亚方也做了准备。赵嘉斌介绍,初期掌握的大量线索都是肯方提供的,包括在拉穆群岛、马林迪、蒙巴萨等地出土与出水的中国古代瓷器,还有肯尼亚中国人后裔的传说等。为了本项目的顺利进行,肯尼亚早在2007年就专门派遣来自马林迪博物馆和蒙巴萨博物馆的两名工作人员赴中国进行水下考古培训。今年7月,由秦大树教授所率领的陆上考古队一行10人先期抵达肯尼亚。肯尼亚国家博物馆派出了堪称强大的学术阵容与中方专家合作发掘,媒体对中国考古队的到来也保持了高度关注。
郑和海船沉没在何处
几百年前,一艘来自中国郑和船队的海船在肯尼亚拉姆群岛附近海域触礁沉没,少数生还者游水上岸,与当地人通婚并繁衍至今——今天的肯尼亚,一些自称是中国人后裔的当地人讲述着“老祖先”的传说。而这一切,还要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郑和下西洋说起……
“麻林地”、“葛苔幹”、“门肥赤”、“慢八撒”……明朝茅元仪所辑之《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即后人所说的《郑和航海图》——沿图自右向左打开,非洲大陆被“头”朝西、“脚”朝东地描绘在了图的最下方,一个个陌生的地名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多少年来,专家都在猜测和考证这些地名今天的名字。在非洲大陆东部的肯尼亚,有两个名字勾起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兴趣:“蒙巴萨”和“马林迪”。
专家考证,《郑和航海图》中出现的地名“慢八撒”就是今天位于肯尼亚东南部的城市蒙巴萨市。该市由蒙巴萨岛及三面环抱该岛的部分水、陆组成,岛的东南、西南各有一个港口,是天然的避风良港。马林迪则是古代东非沿海地区的一个聚落,后来一直没有废弃,发展成今天的马林迪城。据秦大树介绍,早在唐代的文献中已有关于“马林迪”的记载,并且相延不断。唐代文献中的“摩邻国”或“摩邻”,以及明代文献中向明政府献“麒麟”(经考证,实为长颈鹿)的“麻林国”很可能指的都是今马林迪。从这个意义上说,马林迪是一个与中国交往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地点。不过,也有学者根据航海图中的地名间距做出了更大胆的猜测,认为“麻林地”的位置在今天的非洲南端。换句话说,历史上由郑和所率领的中国舰队有可能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西岸,比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和达·伽马早半个多世纪。
可以肯定的是,郑和船队曾于15世纪前期到过非洲,到过肯尼亚,中肯人民的交往和友谊已煌煌数百年。
水下考古队整装待发
水下考古需要什么?简单来说,资金、船只、设备和人员。此次赴非洲的水下考古部分,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承担,副馆长张威带队,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赵嘉斌任现场负责人。据赵嘉斌介绍,从今年11月开始,整个水下考古项目为期3年,项目第一年度的起止日期是今年11月24日至明年1月24日。本次赴肯尼亚的水下考古队,无论资金、人员、配备都已到位。水下考古队由来自全国7个省、市博物馆、研究所的12名具有丰富水下考古经验的队员组成,堪称精兵强将,囊括了中国自1987年成立水下考古学研究室以来培养的老、中、青三代水下考古人才。
赵嘉斌介绍,之前在蒙巴萨曾经出水了大量的中国瓷器,有的保存得相当完整,包括元、明、清各个时期都有发现。国博在2007年时已经在肯尼亚做过一些先期调查,对肯方提供的诸多线索进行了进一步确认。本次赴肯尼亚第一年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索相关海域,确认线索,找到目标,为今后的工作作出规划。“首先是针对大海域进行设备的扫测,探测整个海域,确认是否有沉船的遗迹。我们希望找到和中国有关的线索,尤其是与郑和航海相关的遗迹,即便没有,也可对以往掌握的材料做一个证实,包括确认中非贸易航线的存在。”
目前作为前期的资料、船只、住宿、车辆等已准备就绪,包括个人的潜水装备、旁侧声呐、多波束声呐、磁力仪、定位仪等用品和设备正通过海运发往肯尼亚。“项目点位于肯尼亚的拉穆群岛,在南纬2度。去的时候刚好是当地的旱季,因为雨水少,水下能见度会较高,不过随之也带来炎热的气候,早上8点往往气温就达40摄氏度。”赵嘉斌说。他表示,考古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工作,如果此次非洲之行能有收获,将是一次伟大的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