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郭庆祥:收藏是个小话题

郭庆祥:收藏是个小话题

时间: 2010-11-21 19:49:21 | 来源: 新华网
收藏 >

作者郭庆祥系国内著名藏家
 

不久前欧洲一个奢侈品总裁来到中国,记者问他中国消费奢侈品的特点是什么?他说我们买奢侈品大多还是停留在“为别人买”的阶段,主要是买给人家看的,是有钱人花钱买身份、买符号的表现。

联想到我们的艺术品收藏,说穿了不少人走的也是暴发户炫富心理的路子,没有更多更深的文化品位可言。很多拍卖行,包括经营者也是抓住了“买身份”和“买符号”的概念,愚弄那些暴发户。“皇家收藏”多年来打的就是这套拳,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里面的龌龊拙劣。但这套老拳确实能打到一些人的要害,轻松赚到大钱。为什么?就是因为有些富哥们的钱实在太多,急于需要“皇家”这个符号来标榜自己,沾沾皇气,装点门面。反正只要是皇帝用的玩的都是好的,都是贵的,就差把皇帝的便盆捣腾出来了———“皇家收藏”说到底玩的就是这出戏!

还有某些所谓的“中国当代艺术”,也是西方的麦道夫们给有些富哥们签发的另一张身份证和移民纸,也是一贴假药,是针对他们崇洋媚外、文化自卑,缺乏自己的文化身份等病症而特别设计的药方。这些低俗的所谓“当代艺术”,前几年还特别红火,那价格像坐火箭一样往上直蹿,投机者也满场乱窜。如今后院起火,真相败露,麦道夫们溜之大吉。富哥们心疼的倒不是钱,吃亏的是怎么药效过去得这么快啊,黄粱一梦!

从“皇家收藏”到所谓的“当代艺术”,收藏市场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都代替不了中华文明的主流。我们必须看清,它们美丽的伪装下面亮出的其实都是迎合部分富哥们虚荣心理、直探他们腰包的阴暗招数。这种崇“皇”媚“怪”的风气,尤其一些低俗、庸俗、媚俗作品的风行,不仅对那些历史上为中国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艺术家不公,也污染了当下的文化空气,影响和误导了大众的审美。

我觉得其中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某些新富阶层,缺乏应有的文化品位和起码的艺术修养,是文化营养供应不上,而导致文化上的贫血。在艺术这个圈中,他们可是真正的穷人,穷得只剩钱了。只可惜,文化和高雅用钱却买不来。

最可悲的是我们的一些“艺术家”,他们不是站出来抵制低俗,反而去迎合一些庸俗的市场需求。真正的歌唱家是用好嗓子和真情实感来歌唱美好生活,有的歌手却是在用嗓子炫耀嗓子;同样,某些画家从画室蹿上前台,拿烟斗当道具、吟古诗充高深,装腔作势做演员,为自己平庸的作品做貌似高雅的宣传和包装,肆意炒作自己本就不值几个钱的商品画,几十年来就几个人物来回组合,“布袋和尚”或“钟馗”等一种题材一种形式就能画几千张,一百张人物画几天时间就能完成,把几百、几千元批量生产的、流水线一样自己复制自己的作品,挖空心思抬高到几十万、上百万元的价格,献媚并忽悠着有钱人,去迎合市场和他们的某些口味,这不是在画人民币吗?这哪里有艺术价值可言?哪里有道德可言?他们这些行为和艺术创作根本没有关系……就是这种艺术上的平庸之辈,有的竟然还“大红大紫”。这些现象不得不让我们去认真反思。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真正优秀的艺术家必定引领大众的审美趋向,而不是去迎合市场。

也许,在许多关涉国计民生的大话题面前,收藏领域的一些不良现象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话题。但是,就是在这个小话题里面,让我们看到了背后的畸形和沉重。我们社会的价值观、生活观、消费观、审美观,包括收藏观等,处处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文化修养。经济发达了,我们为后代留下的财富不只是钱的积累,而应更多一些文明的进步,只有国民的精神素质和品行格调的提高,才是我们国家和个人的真正富裕。

收藏是人生的小话题,却可以折射出人生的大智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