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在举行的收藏家收藏展到下个月即将举行的“英国制造英国文化协会当代艺术展1980-2010”巡展……成都的高端当代艺术展览形成了井喷之势,名家纷至沓来,作品精彩纷呈。如何欣赏当代艺术作品?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如何收藏当代艺术?昨日,借四川博物院举行《走进英国当代艺术》培训讲座之机,记者专程采访了主讲人、著名评论家陈默等业内专家,带领读者走进当代艺术。
如何欣赏:
多看作品 还得脑筋急转弯
“不管是国内的当代艺术家,还是国外的,他们在作品中都钟情于‘反对象’的手法。如果你看到画面中描绘的对象是一个挂着衣服的凳子,那它的意义绝对不会是简单地描绘一个挂着衣服的凳子。观众还得根据这个画家的背景和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理解作品的意义。”陈默认为,狭义的当代艺术是近二三十年才出现,大家接触得比较少。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体系缺少当代艺术的教育和普及,所以观众对它还非常陌生。
如何欣赏当代艺术,陈默指出,观众必须得多看。比如国外的博物馆、美术馆都会系统地展出各个时代的艺术品,有古代的,近代的,当代的,观众可以渐进地了解艺术的发展。看多了,他们自然对于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就不会觉得很刺激、很前卫。此外,他还认为,看当代艺术,必须得有点脑筋急转弯的理念,放开人们已经形成的欣赏习惯,带着好奇心去看。“当代艺术和其他所有艺术一样,只要看得多了,有了积累,就不会觉得‘抽象’,能够自如地行赏了。”
什么标准:
像不像不是标准 关键是看内涵
对一般人来说,欣赏一幅绘画的标准常常是能否“看懂”,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这对于具有当代性的绘画显然不适用。业内专家指出,从艺术角度而言,一件绘画作品的优劣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作品主题或作品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思想、情绪能否紧紧抓住观赏者的心,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专家说,当代艺术最核心的问题是看艺术作品本身是否具备当代性。当代艺术的本质,应该是艺术家对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现实生活的其他方面,及时地作出自己独特的判断,并以艺术的形式进行表现与评判。当代艺术应该是艺术对当今现实世界的反映、呈现与批判。
“你会发现一百年来西方的画越来越‘难看’,所谓美的概念和艺术的概念一直在改变着。所以艺术本身在不断游走、在拓展,肯定会影响人们看事情的方式。梵高现在变得流行了,塞尚的画也是一样的。还有黄宾虹,当初绝大部分人是无法接受的。”专家认为,当代艺术作品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形式本身,而在于作家的态度,以及作品的内涵。比如说,有些艺术家原来是非常传统的,但是他可能做出来的举动“石破天惊”,与传统完全割裂,这样的作品反而让人承认。
从何入手:
综合媒介艺术品是潜力股
随着当代艺术越来越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代艺术收藏也开始逐渐受到藏家们的关注。专家认为,根据艺术市场的基本演进规律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会先开始收藏当地传统文化所产生的艺术品,如中国的古董字画;然后会收藏自己成长阶段中的当代艺术作品;最后才会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发生兴趣。目前中国正处于从第一阶段转入到第二、第三阶段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目前当代艺术中架上绘画艺术作品较容易被中国买家理解,作品的价格也相对较高。专家建议,收藏家可以更多地关注装置和多媒体等综合媒介艺术品,它们才是当代艺术收藏的潜力股。
据了解,对于装置作品,国内收藏市场接受起来还相对困难。出现在国内拍卖行大都是纸本的平面作品。对于中国当代装置作品的关注,海外多于国内,如华裔艺术家蔡国强的大型装置作品就被海外机构收藏。这是因为在艺术欣赏能力上国内还存在一定差距,此外,国内当代艺术收藏刚刚起步,在保管存储等方面条件还不成熟,收藏大型装置作品的确存在一定困难。不过,一旦海外收藏家收藏装置作品形成了成熟的市场,凸现了升值效应,国内的收藏家就会跟进,但是那时候,这些作品会比现在贵很多,所以说,收藏综合媒介艺术品正当时。
专家还建议收藏家与投资者,买艺术作品首先还是要遵照自己内心,不喜欢不要去买。其次,要尽可能花时间多去了解艺术本身的判断标准,或者要多请教专业人士,不要盲目跟风。投资者进入艺术市场的资金比重一般不应超过总资产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