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古瓷淘金转换新思路

古瓷淘金转换新思路

时间: 2010-11-29 16:14:43 | 来源: 理财周刊
收藏 >

在近日英国Bainbridges拍卖行举行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各色釉套瓶拍出了4300万英镑,加上佣金折合人民币约5.5亿天价成交,超过估价40倍,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新的世界纪录。对于即将进入高潮的秋季艺术品拍卖市场来说,这无疑是非常具有特殊意义的,也提醒广大藏家只有及时改变思路,才能获得更好的回报。

拍场新高打开空间

虽然目前各界对于这件瓷器有各种各样的称呼,但就从拍卖行提供的照片来看,这是一件乾隆时期集高温、低温、色釉和釉下彩、釉上彩于一体,代表了乾隆时期官窑鼎盛时期的产物,其内绘青花,外画洋彩、珐琅彩、粉彩,描金,镂空、转心、浮雕、浅刻,几乎涵括乾隆瓷器制作最复杂工艺,属于清代瓷器的巅峰之作。其体态匀称,色泽饱满典雅,瓶身鲤鱼、鳜鱼等图案栩栩如生,配以镂空水波纹雕花设计,显得大气富贵,恰到好处地映衬了瓶颈上的红色“吉”字中所蕴含的吉祥之意。

相比苏富比、佳士得拍卖行,Bainbridges拍卖行只能算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弟弟”。但是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此次拍卖吸引了欧美顶级收藏家、亚洲顶级收藏家,世界各大拍卖公司的高管均在场参与拍卖,不少藏家全天专注此件拍品。小乡村里上演群雄逐鹿,世界大牌在此巅峰对决,据说世界著名的古董商,曾经买下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的艾斯肯纳胥(ESKENAZI)也到了现场。可见,无论拍卖行的名气如何,只要东西珍罕,总是能够吸引到全球著名藏家的到来。

在今年的苏富比秋拍中,自从著名收藏家张永珍以2.5266亿港元拍下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之后,瓷器拍卖市场上的价值体系就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而此次清乾隆各色釉套瓶拍出中国艺术品新纪录,无疑将进一步印证了这种判断。这就是藏家更关注古瓷器在工艺上的功夫,对于那些能够体现出时代特点的古瓷器更加青睐。从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规律来看,一旦市场形成一种趋势,无疑将对于藏家的风格产生非常大的变化。虽然包括马未都在内的专家都表示,这类彩瓷过去并不看好。一是没有主题图案,花卉题材太过普通;二是底署矾红款,以款识而论,蓝料方章款第一,青花款第二,矾红款仅为第三;三是瓶型一般,很是流俗。但世事就是这样,谁也不会料到这样一个程式化的乾隆官窑创下了如此奇迹。而由此带来的整个市场的变化更是值得关注。

特殊器型值得关注

乾隆时期的官窑瓷器普遍精美,一是因为乾隆本人提倡,二是就是因为唐英的管理。唐英以内务府员外郎职到景德镇督办官窑30年,至1756年去世,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篇章。这件瓷器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是由唐英督烧的,但从目前的记载上来看,乾隆时期瓷器的创新都是由唐英主导的,其中最为乾隆皇帝烧制出了一件中国陶瓷史上空前绝后的作品:高86.4厘米的大瓷瓶,它总共汇集了15种釉彩,16道文饰,彩绘了12幅吉祥图案。它包含了历代瓷器的各个品种,整个器物从上到下依次运用了仿哥釉、金釉、青花、松石釉、窑变釉、斗彩、冬青釉暗刻、祭兰描金、开光绘粉彩、仿官釉、绿釉、珊瑚红釉、仿汝釉、紫金釉等多种施釉方法,16道纹饰,颈部对称夔耳,腹绘12扇开光图案,包括“三羊开泰”、“太平有象”等画面。

而在拍卖市场上,唐英督造的特殊器型的瓷器,同样是藏家关注的重点品种。在今年北京保利春拍中,唐英制青花釉里红狮子戏球蒜头瓶,估价580万至88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1680万元。本品造型取法于秦汉铜器——蒜头瓶,忠实地摹制了六瓣瓜棱蒜头状,长颈鼓腹,颈饰弦纹,显然是取自内府典藏的古器为范而成,并且是历史上瓷质蒜头瓶当中与原物外型最为相近的,它与万历时期粗拙厚重的风格完全不同,彰显出乾隆时代的摹古考究精神。为了宣示皇家的审美品味,工匠加以修饰改进,将六瓣瓜棱口绘成六瓣莲纹,以增其高雅;将颈部弦纹改为三道,以增其挺拔。通体上下绘七层纹饰,过渡清晰自然,主题纹饰为三狮戏绣球图。一狮仰首顶球,一狮回首扑球,一狮前趋追球,以青花绘头尾眼睛,以釉里红绘狮身毛发;以青花绘飘带,以釉里红绘火焰。红蓝相间,互为辉映,在莹润细白的釉面衬托之下,令人顿生惊艳之美。其用笔精细,对三狮之刻画纤毫毕露,毛发茸茸之感尽现眼前,神态之憨拙逼真,更彰内府良匠状物之能事。

在即将于今年匡时秋拍露面的清乾隆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花觚,也是一件非常具有特点的瓷器。器型修长别致,敞口、束颈、造型仿自青铜觚,胎体坚白细腻,通体饰缠枝花纹,腹部开光处有文字一篇,知是唐英监制为道教祭祀供奉之器,格调儒雅,青花发色佳。另外一件清乾隆•绿釉锦地粉彩缠枝花卉堆塑五子登科瓶就是其中的代表,其通体施松石绿釉为地,瓶身布五童子戏于瓶颈、肩、腹。整器釉色繁华,光泽内敛,器型大方稳重,纹饰精美,构图和畅,人像呼应和谐,相映成趣,妙不可言。

高手仿制小心打眼

在古玩行里有句话就叫“打眼”,就是说你看东西看走眼了,看错了,本来是个赝品、仿制品,你却看成了真品。在瓷器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特别是随着一系列天价的出现,必然会出现许多仿制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仿制品并不是现在做的,早在民国时期,就有对于清乾隆时期的官窑进行仿制,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民国时期施德之采用德国进口珐琅彩料以及清宫造办处珐琅彩余料,仿制的清代珐琅彩。其重金聘请原清宫造办处工匠胡氏(据传名胡颜标)亲赴景德镇调制料色,又以五百两白银一件高价招揽了原御窑厂名匠潘甸宇作画。前后约三年,花费两百多万两白银,方制成约180余件(平均每件一万银元)。施德之出版的102件古月轩名瓷,画工极为繁复,也就是所谓的“先注重绘事一道”。1949年后,施德之后人拟将该批瓷品带出境外,未获有关部门批准。1964年由上海文物商店派人运回碗、盘、花盆、烟壶、瓶、文房等计百余件,1970年又划归上海友谊商店,期间陆续售出。施德之藏瓷以绘画精美细腻、层次繁多、色彩丰富和谐、珐琅彩加粉彩、传统的精细锦地缠枝图案围裹着开框中新文人画为特点,受到港、澳地区及新加坡、欧洲人士喜欢,曾有阿拉伯王室以350万人民币拟购一对花瓶。

20年前,京城里面的一位藏家,因为他捐赠给故宫一件瓷器,作为奖励故宫送给他一个仿品永乐青花压手杯。这个压手杯是故宫专门仿制的旅游纪念品,每个要卖一百元外汇券。说起这批旅游纪念品,当时是由故宫的陶器专家耿宝昌和刘伯昆两位先生拿着压手杯的样品,亲自到景德镇东风瓷场定制的。一共烧制了一百件,由于这种杯子看上去不起眼,外行人不会花一百块钱去买它,所以这一百个压手杯摆在故宫的服务部里,卖了好几年也没有卖完。而这位藏家对这个奖励的压手杯爱不释手,自己给这个压手杯做了旧摆到了书柜里欣赏。

几个月后,有位做古玩生意的朋友,发现了这只压手杯想要买走,藏家告诉他,这只是故宫的旅游纪念品。但这位朋友执意要买这只做过旧的压手杯。当场拍出一千元钱,把这个压手杯拿走了。一年以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收到了一封收藏家的来信,说他最近在海外的拍卖会上,花三百万元买了一个永乐压手杯,想请故宫的专家根据照片帮忙鉴定真伪。目前这种压手杯,全世界有案可查的,只有三个半,两个在故宫博物院,一个在国外博物馆收藏,那被称为半个的残品也在故宫。怎么会又出现了新的拍卖品呢?仅凭照片鉴别真伪,故宫的专家们都不敢下结论,后来请教著名陶器专家冯建平先生,冯老一听,黑线画的是花心,立即断定是仿品。因为当时只有故宫定制的那批压手杯几可乱真,而这批仿品都是花心的。事后有人说那个卖了三百万元的永乐压手杯,就是京城里的那位藏家做旧了的杰作,只是这个小玩意,在海外游弋了一番,身价已经从1000元暴涨为300万元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