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策职校欲建全国首家奖状博物馆
永平古砖。出自杭州。砖首永平。二字素面。楷书端正……这是一份简洁的藏品说明。昨天,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明代永平砖,一块,捐赠者是该校2007届毕业生、浙江民间收藏家学会会长蒋兆悦。
“这块砖是我偶得的,有300多年历史,杭州的博物馆都没有收藏,它的特殊寓意是为母校添砖加瓦。”蒋兆悦坦言,今后每年将捐赠价值100万元的藏品,以文物、历史档案和奖状为主,在母校创建一个“中策奖状博物馆”,这将是全国首家。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校长高志刚表示,支持蒋兆悦创建奖状博物馆,目前,学校正在选址。蒋兆悦手上已拥有1万多张奖状,包括荣誉证书、毕业证书、结业证书等,创建博物馆应该没有问题,希望以陈列馆形式展示杭州一些学校变迁史和教育文化发展的历程。
正视自己,找准方向 揭开成功背后的故事
艺术楼报告厅会场一条横幅很显目,“收藏背后有艺术,回哺社会写人生”。现场,蒋兆悦和学弟学妹分享“过来人”的经历,感受收藏的艺术。“什么是艺术?其实我也不知道。”蒋兆悦幽默的开场白把全场都逗乐了。
“可能大家觉得我很光鲜,其实一点也不光鲜。”21岁的蒋兆悦坦然地说,他家是困难户,爸爸是下岗工人,妈妈是一家服装店的营业员,他念书时,学费都是学校减免的。想起高二那年,他记忆犹新,当时在大娘水饺店当服务员,干了1个月零8天,最后拿到手的工资是823元。
“光鲜的背后,我们必须面对自己。”他说,自己当过服务员,做过一些知名品牌服装店的营业员,曾荣升杭州区某运动品牌的店长。虽然待遇已经不错了,但他经常问自己:蒋兆悦,这是你想要的吗?很多时候他根本回答不了。所以,他辞掉工作,在家里思考了整整一个月,思考自己到底要什么。
“其实,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说,当时就冲着对收藏的兴趣,18岁以后就正儿八经开始玩收藏。“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前提就是我们必须放下自己,正视自己。”他感慨道。
每个教师节带着礼物看望恩师 班主任说他心思细腻努力执著
说起蒋兆悦,班主任严晓蕾还清晰记得这样一幕:一次家访,他在老师到来之前把水果切好、房间地拖好,结束后还把老师送到家门口,目送她们离开。
“他很懂得察言观色,心思非常细腻。”严老师说,有时候上课心情不好,只有他会发现,下课的时候还会私底下来关心老师。毕业后的每个教师节,蒋兆悦都会带着礼物回母校看望恩师,偶尔也会打电话嘘寒问暖。
蒋兆悦是学校2004级音乐班的学生,2007年2月提前毕业。入学时在34名同学中,他的音准条件并不太好,唱歌有时也会跑调,专业成绩并不突出,但是他对收藏的浓厚兴趣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注意。
高二运动会时,他和几名同学围在一起讲玉器的事情,一开始严老师以为他只是玩玩的,“我真的懂的。”他很认真地说,辨别两块玉的真假,只要分别划一刀,有划痕的那一块就是假的。听他头头是道地分析,严老师开玩笑说,“以后买玉找你咯,到时候帮我看看。”对蒋兆悦而言,这是一种无言的鼓励。
“简直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每年他都会带来新的消息。”严老师高兴地说。回忆他读书时,每做一件事都态度端正,且很努力。虽然音乐天赋不高,但每次考试前都会天天练琴、练唱歌,练到准为止,所以一直都没有挂过“红灯”。蒋兆悦把严老师当做好朋友,分享他的喜和悲,择业的苦恼、生活的艰辛、成功的喜悦等等。“他对自己的理想很执著,每一次偏离轨道,他都会理智退出,选择另一条路。”严老师说,这些品质都助推了他最终的成功。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母校推行学分制 力助学子们成功
“谜一样的成功,谜一样的经历。”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校长高志刚这么形容蒋兆悦,虽然没有走“升学”的路,但是凭着兴趣和执著有所成,这得益于学校2007年以来开展的学分制。
“学分制对学校而言是在课程上提供选择,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学会选择、规划人生,认清‘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高校长解释说,这也是一种素质教育,让每个人都得到适合本人特点的个性化教育,激发学生自信,充分展示个性,达到扬长补短,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一技之长,成为受称道的好学生。
据介绍,学校每年像蒋兆悦一样提前毕业的学生有20多名,占毕业生总数的2%。
“达到提前毕业要求的学生其实有20%,但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选择了升学。”高校长透露,提前毕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荣誉,更是推动了3年的学习过程。按照学校规定,科目考试优秀和参加双休日选修课可以增加学分,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双休日选修课可以让该学的学得更好,想学的学得更多。”高校长说,目前杭州市所有的职高都设有这样的选修课,无非科目不一样,而且所有学校都“打通”,实现了“走校、走教室、走学科”上课。
“这些都是学分制的弥散效益,从个体发展到形成良好氛围。”高校长总结道,“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才是职业教育,适合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