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明清土桥闸现身运河故道 出土文物近万件

明清土桥闸现身运河故道 出土文物近万件

时间: 2010-12-22 20:39:37 | 来源: 大众网-齐鲁晚报
收藏 >

中国大运河首座经全面考古发掘的古代船闸,近日在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土闸村中面世。记者21日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一起前往探访。

在考古队驻地,记者看到了随土桥闸同时面世的近万件文物,有瓷器、陶器、铜器、铁器、玉石器等,还有两方石碑。考古专家称,这些文化遗物以明、清两代为主,为研究两代陶瓷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标本。

其中,瓷器有大量明清时期景德镇等著名窑口所产的青花瓷残片、整器。少量陶瓷器还是宋元时期遗物。省考古所研究员李振光认为,这些遗物主要为明清两代运河两岸居民所留,以及来来往往的船只所遗弃,本身载有大量的时代信息。

随土桥闸同时出土的还有数百件铁器,有生活用品、船上用具以及桥闸铁质附件等。明清居民使用的铜钱、烟锅、耳勺,以及网坠、石球、镇水兽、建筑构件等,也多有出土。

记者在现场看到,聊城段运河上的这座土桥闸规模很大,气势恢弘。考古人员清除掉覆盖在上面的层层尘土,发现其结构十分复杂,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以及治水工程技术之高超。该桥闸始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曾拆修。

考古人员在桥闸的周围,陆续发现引水用的月河、一座大王庙、减水闸附属设施,以及一座清代建造的砖砌涵洞,这座涵洞是为了让马颊河北支的河水穿过运河所建。

聊城这座土桥闸尽管历经数百年,经历从喧哗一时到最终废弃的命运,但其精细的建造工艺,所反映出的我国古代治水工程技术之高,仍令现代人暗暗吃惊。

记者注意到,构筑桥闸立墙的石块每块长约1.5米,接缝严密,至今墙体不变形。

山东省文化厅配合重点工程考古办公室副主任张振国介绍,聊城土桥闸的发掘,是京杭大运河山东段船闸的首次发掘,也是大运河上完整揭露的第一座船闸,这项考古活动为正在申报中的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一批新的重要资料。(乔显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