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圆明园:为了记忆的责任

圆明园:为了记忆的责任

时间: 2010-12-28 08:56:39 | 来源: 人民日报
收藏 >

圆明园:

为了记忆的责任

伯纳布立赛(法国)《 人民日报》( 2010年10月29日 23 版)

1860年10月,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的践踏最终被焚毁。150年后的今天,在圆明园西洋楼“谐奇趣”遗址,我们与中国朋友相聚在一起,纪念那个悲惨的日子,反思沉痛的历史。作为一名记者、历史学家,我曾于7年前完成《1860:圆明园大劫难》的写作,这本书意在提醒法国人要正视那段历史,将圆明园的惨痛记忆永远保存下去。

我第一次认识圆明园是在10年前访问中国的时候。那是一个秋光融融的日子,我和夫人在游览了颐和园后走进圆明园。目睹园中的残垣断壁,内心充满悲哀和愤懑。我对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这座人类文明宝库的可耻行径感到羞愧。虽然并不是我的家族的祖先烧毁了圆明园,但毕竟是英国人和法国人将如此美丽的园林、将一座被雨果称之为“中国凡尔赛宫”的园林化为灰烬。

回到法国后,我发现几乎没有一本关于圆明园劫难的英文版或法文版专著,这是一段被西方人有意遮掩、忽略的历史,于是我决定写一本这样的书。我搜集了大量英文和法文的第一手资料,其中许多是当年的军人、外交家和医生所写的日记或回忆录,经过取舍加工,2003年秋我的这部关于圆明园大劫难的著作问世了,这是法语世界第一本揭露圆明园被毁细节的书。7年来这本书已重印4次,2005年有了中文译本,无论在法国还是在中国,这本书都引起强烈反响,大受欢迎。

英国有句谚语:“我们可以宽恕,但是不能忘记。”

圆明园罹难150年来,虽然中国和西方乃至世界的关系已发生了极大改变,但是中国这段屈辱的历史已深深植入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但在法国,人们更希望纪念那些光荣的事件,却很少有勇气去面对自己沉痛的历史。因此对圆明园罹难的纪念,无疑是一次历史记忆的唤醒,它将有助于我们对圆明园悲剧发生的深层原因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这一事件给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影响的深入思考。

直面历史,才能承担责任。多年来,我一直希望将英法联军劫掠、流落于海外的圆明园文物归还给中国。几年前我曾给当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写了一封信,希望法国政府能将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归还给中国,这本图册是1860年一个叫杜潘的法国军官从圆明园中抢得的,它是中国清朝乾隆年间所创作的全面反映圆明园面貌的作品。当时杜潘把它卖给了法国的杜鲁欧拍卖行,杜鲁欧拍卖行又转卖给了法国国家图书馆。文物回归,是劫掠者的忏悔,更是对被劫掠者的尊重,并将有助于修复历史伤痕。

在法国,有一种说法叫“记忆责任”,其意原为承认和不忘记二战期间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我认为这种说法在圆明园事件上也同样适用,我们应该去纪念。不仅中国要纪念圆明园罹难,包括法国、美国、德国、日本在内的国家也应该时常反省他们给别国带来的劫难。正像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在为《1860:圆明园大劫难》中文版作序时指出的那样:“但愿这部扣人心弦的著作,有益于世界上仍在相互伤害的国家间的和解。”我赞成中国纪念圆明园遭劫难150周年的举动,这是一场富有勇气的纪念活动。我曾设想过,假如英法联军的远征根本没有发生那该多好啊!我们不能让历史重演,但历史也不能被选择性地忘记。承担起记忆责任,正是为了悲剧不再重演,世界永远和平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