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拍卖价格屡创新高
有一样东西,每逢过年时就会出现,用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但是每个地方都不一样,这就是年画。时至岁末,家家户户都会张贴门神(年画的一种)来驱凶迎祥,祝愿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提起年画,市场通常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是前几年拍卖会上的高价拍品;另一个是机制印刷的廉价节日用品。2004年,广州嘉德举行的中国精品年画专场拍卖会上,珍贵的木版年画拍卖估价多在数万元,一幅明代年画《寿星图》最后拍出了8万元的高价。《寿星图》身价达到8万元,《三星图》达到13万元。这只是高价代表,但年画拍场的普遍成交价格都在万元左右:《群芳邀饮藕香榭木版年画》拍出近3万元;《新年画选集》和《清代唐诗木版年画》拍出1.75万元……很多人感慨,普通的年画也搭上了拍卖行情的顺风车,水涨船高,于是纷纷开始搜罗身边的年画。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年画都有上升空间。由于民间的年画每年更新,属于损耗品,保存起来很困难,品相良好的精品更是凤毛麟角。曾有报道称,“明清、民国及新中国初期的《老鼠嫁女》、《寿星图》、《瑞草图》、《观音送子》、《太白醉酒》等,被誉为‘可与中国明清珍本绣像插图相媲美的艺术珍品’”。对于民间现存的老年画,专家们的考察都有统一的结果,那就是目前明朝的年画很难见到,清朝的年画存世量也不多,上万元的价格很正常。上述所提到的《群芳邀饮藕香榭木版年画》为清朝时期的年画,估价为8000-10000元,结果以19900元成交。连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新年画”也在前几年进入收藏领域,2006年中安太平拍卖的一辑《新年画选集》估价仅为250~4500元,结果拍出16500元。上世纪60年代的年画尤其是“文革”时期的年画身价也是上万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年画价位在500元左右。2000年以后的年画价位也在30~80元。
拍卖场上英姿飒爽,在民间,具有装饰性和观赏性的年画同样有很多藏友。自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搬运者”的尹琪最近在忙活一件事,那就是《大美民间——中国年画小展》。谈起自己的收藏精品,他提到几年前曾在四川收过在清朝老木板上拓印的年画,当时很便宜,现在都涨到6000元一张。
年画收藏不可小觑
看《叶问》时你是否关注过电影中出现的门神?《唐山大地震》里同样也张贴了门神。从这个小例子中,我们就能看出由于地方文化的不同,创作者刻画出的年画形象也不一样。河北的年画粗犷,佛山的年画细腻。欣赏油画时,你会感觉有距离感,但是年画不会,你会感觉到它就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花果山美猴王开操》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河南开封朱仙镇年画《破孟州》为古典小说《隋唐演义》中的故事,等等。而关于年画的起源,有史料记载,也有传说。据《风俗通义》记述,在先秦两汉年节宗教信仰有祀门之习俗,故神荼、郁垒成为我国最早的司门之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晋代宗懔《荆楚岁时记》道:“正月一日,给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据《李世民列传》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致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到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俗称《四美图》。
年画收藏还须不断升温
在莫斯科等地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年画有8000张,其中喀山美术馆收藏的道光年间的《三国》年画等,在中国已是绝版。2003年,娃娃和戏剧题材的传统木版年画首先走进北京中国书店春拍场,当时被某欧洲人士以巨资拍得。2006年天津市杨柳青镇的一个年画作坊曾表示,作坊一年卖出了近8000张画,其中的精品年画大部分被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顾客高价买走。
现代中国最早注意收藏木版年画的是鲁迅先生。鲁迅所藏的开封年画,现藏于鲁迅纪念馆中,经我国年画收藏研究专家考证,这些年画都是孤品。也是在同时代,上海的王尚义也收藏了许多老年画。1949年王尚义移居中国香港,1964年侨居美国。他去世后,家人将其所藏200余幅老年画精品巨资转让给英国伦敦中国版画基金会。前年去世的王树村老人是堪称年画收藏的标杆性人物,他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收藏主要年画产地的年画,现有藏品近万件。王树村多年来编著出版了《中国民间画诀》、《杨柳青年画资料》、《河南朱仙镇年画》等专著。他对民间美术特别是民间传统年画的研究成果丰硕,享誉海内外,他的年画收藏在世界上堪称第一人。2008年,王树村先后两次将其珍藏的年画、刺绣等民间美术品共计230余件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俄罗斯收藏了很多中国清朝的年画,直到现在还有俄罗斯人去中国各地收年画。去年在大英博物馆有中国版画展,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年画。但是在中国没有真正的年画博物馆,只有3家地方性的博物馆——河北武强、四川绵竹、江苏苏州,还远远不够。外国人眼里的好东西,为什么国人却有些冷淡?专家认为,年画收藏还须不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