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秋月常歌荀游天下”常秋月专场演出完美结束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2-06 17:01:05 | 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

“秋月常歌荀游天下”常秋月专场演出完美结束

12月5日晚,梅兰芳大剧院常秋月专场演出在观众的掌声和叫好声中完美结束。对镜卸妆,看着镜子里的苏三,常秋月的思绪一下飘回到了20多年前,看到当初不谙世事的自己满脸艳羡地看着舞台上满头珠翠的阿姨们,亲昵地叫她们“红阿姨”,从此走上一条充满荆棘与快乐的路。

常秋月说,她入行最初的动因很简单,纯粹出于女孩子爱美的心理。父亲是票友也是风雷京剧团团长兼书记,她是从小听着父亲吊嗓子,看着后台的满目繁华长大的,最爱旦角漂亮的头饰,总憧憬着哪一天能戴在自己头上。

1989年,中国戏曲学院“春芽班”招生,11岁的常秋月被录取,1990年又考上北京市戏曲学校。父亲原本并没打算让女儿学戏,可看她身子单薄,就想着去戏校学习刀马旦也能锻炼身体。谁知因为身子太单薄,学不了刀马旦,戏校的老师让她专工花旦。

进了戏校,秋月如鱼得水。学戏的苦在她看来也变得甘之若饴,周末甚至都不愿回家。“在寒冷无比的冬天,凌晨6时,天还黑着我们就被轰起来,要围着操场跑好多圈,之后,就是把腰担在铁椅子上,被老师强力下腰和压腿时发出炼狱般地嚎叫,这样的嚎叫伴随着老师的怒斥声,回荡在学校小操场的每一个角落。”这样辛苦的日子,常秋月今天看来仍是财富,“没有当初那样的训练,也不会有今天的我!”

到北京戏校的第2年,常秋月因为表现出众被“荀派”大师荀慧生嫡传弟子孙毓敏老师收为学生。孙老师曾和她们说:“你们虽然是小学生,但我教你们的都是大学的课程,要集中注意力领会,教三遍必须会!”由于孙老师的特殊教法,常秋月演戏的感觉都比别人开窍早,13岁她就能演荀派的两个半小时的整场大戏。15岁时,她在北京工人俱乐部演出《红娘》,票价是10块钱。

花旦之美那是在台上,让常秋月没有想到的是这条好看的路走起来竟然那么难。

京剧重青衣老生,花旦戏虽然好看好听,但总被轻视。戏校还未毕业时,常秋月就与同学郭伟、翟墨等人一起成为班里的佼佼者,被称为“科里红”。可当她进入北京京剧院,走上工作岗位后却一直遭遇各种波折。单位考评时,有人认为她唱的荀派戏不正宗,给她打零分;最难的时候甚至十一个月无戏可演,不得不去开服装店。

但倔强的她却从不认命,每一次身处逆境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挣扎着站起来。用孙毓敏的话说,这孩子事业心很强,奋斗起来很带劲,从不气馁,有个性,也很自尊。

2005年央视举行第五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秋月选择了曾经学习过的筱派戏《翠屏山》来参加比赛,最后她以98.8分的花旦组最高分获得青京赛金奖。

常秋月还是个有心人,对于自己的艺术生涯有着自己的计划。2006年著名剧作家罗怀臻被邀请到中国戏曲学院为青研班的同学上课,在课堂上他以自己改编自柔石小说《为奴隶的母亲》的甬剧《典妻》剧本为例,谈到了京剧改编与创新的问题。罗怀臻的话点醒了正在为无新戏可排而犯愁的常秋月。课后,她立刻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把甬剧《典妻》改编成京剧。

有一天一位老师问她:“秋月,你是哪里人?”“北京的呀!”“北京的?看你总那么努力地蹦跶,我还以为你是北漂呢!”她笑着回答说:“我是掉进这坑里爬不上来了,就得不停地‘挣’吧!”剧院有的同事看见她就竖大拇指,管她叫“战士”。

“秋月常歌荀游天下”这是此次专场演出的名字,也是常秋月一直以来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与朋友分享此事: 分享到搜狐微博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