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52位“京剧之星”上演52台大戏 闪耀梨园一整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1-04 16:32:09 | 文章来源: 北青网

北京京剧院联手梅兰芳大剧院 “烘焙”整年京剧盛宴 造声势 攒人气闯市场

北京京剧院联手梅兰芳大剧院 “烘焙”整年京剧盛宴 造声势 攒人气闯市场

谭孝曾、迟小秋、杜镇杰、王蓉蓉、李宏图、董圆圆、朱强、陈俊杰等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中的8位组成“名流之星”;包飞、王怡、尚伟等三个团中常挑大梁的12位舞台中坚力量形成“中坚之星”;张建峰、谭正岩、窦晓璇等从青研班、流派班以及“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赛的优胜者中遴选出的32位青年演员汇成“青春之星”。 2012年1月1日起,北京京剧院最强力量绽放梅院舞台,52位魅力四射的“京剧之星”连续52周上演52台经典大戏,闪耀梨园一整年。

如此规模和声势的梨园行动对当下的北京京剧院并非罕见之事。从去年春天集结全院青春力量比拼技艺的“魅力春天”,到见证国之新角诞生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擂台,再到以“三架马车、九大头牌、十五经典”驱动、在全球50座城市巡演200场的“唱响之旅”,北京京剧院正乘着文化大发展的东风在京剧复兴的道路上疾驰。

然而,在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看来,和形成燎原之势的吸金电影工业、聚集最广泛公众注意力的流行音乐界相比,京剧的生存和发展尚显弱势和局促。经历“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之后,“舵手”李恩杰把眼下的“造星计划”归结为“造声势、攒人气、闯市场”这条京剧发展之路的延续。

★造声势

“注意力经济下的规模效应”

“过去的很多年里,京剧的市场培育都在走一条越做越没信心的路子。把剧目打散、演员打散,观众还没注意到你的时候戏都演完了,所以无论剧院还是演员都认为自己的艺术过时了,观众不买账了,其实不过是假象障目”。

向来善于把文化产品和消费市场对接的李恩杰,在接管京剧院之后,将古老的京剧艺术营销瞄准了当下市场心态。“经济不断提速,人的心境也跟着提速或说浮躁。在巨大的信息流中,人们倾向于对单一事件忽略和屏蔽,因为疲于应付。所以你想抓住观众有限的注意力,你只能做规模做声势,把事件变成公众事件、社会事件、大家都谈论的‘大’事。”

而“事实”给了李恩杰信心。“《唱响之旅》在北大的上座率是个很好的例子。第一场,坐不到一半,后续的十几场眼见着座越来越满,到最后一场一票难求。为什么呢,媒体的宣传越来越猛;北大的学生们一个看完了和周围的一群同学说,‘百讲演的京剧真不错,你也去看看’;每天经过那巨大的齐整的角儿的海报,哪怕你没听过京剧,难免也想去凑个热闹探个究竟。”

所以在2012开年即启动的“每周一星”演出活动里,“规模声势”、“全明星阵容”依然成为剧院的坚持。“青春之星”序列打头炮的文武老生杜喆给记者举了一例,“有个戏迷在微博给我发私信,说感谢剧院的安排,以前哪个时段想看哪个演员不一定能看着。这回好了,一整年的安排都给你,你想看谁都行,看完一个不过瘾,就接着看,文武兼备,剧目纷呈。”

★攒人气

“给演员最公平的机会,成不成‘星’拉出来练练”

在“魅力春天”全国擂台赛演出《野猪林》后,“青春之星”代表之一的杜喆依然选择了这出骨子老戏作为“每周一星”的亮相之作。“擂台赛上老师给我的戏把脉,‘宗李(少春)派的路子上,应该把老戏吃透’。”对杜喆而言,排练打磨、在众多戏迷眼前经受考验就成为了“最宝贵的机会”。

“我发自内心要感谢剧院,不论是擂台赛还是每周一星,受益最多的就是我们。以前年轻的京剧演员演出机会并不多,真是干着急,现在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周末。师兄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机会给你了,行不行就看自己了。我们不论练功、学比帮带都更有劲头,很明显。”

而这种“干劲”正是“名流之星”希望看到的。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之一,一团团长王蓉蓉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位成“参与者”。“到了这个岁数,自己的演出场次、观众认知度都不成问题了,想看到的是京剧的未来力量能够真正成气。”王蓉蓉说,有时候坐在电视前看京剧录像“真是来气”,“业务水平高的、态度上诚恳的绝对不少,但是个别演员唱不像样、扮相不用心,水平还不及业余票友”,“老抱怨待遇不高、条件不好有什么用呢,观众眼睛尖得很,用这种消极的态度对待演出,谁还会去给你捧”。

在王蓉蓉看来,公平的展示机会可以提升演员的自我要求。“你方唱罢我登场,是不是星,成不成星,拉出来试一下就知道了。”

在“中坚之星”的序列中,尚伟表现得尤为兴奋,因为在自己选取的《霸王别姬》一出的下半场里,“三大爷”尚长荣将亲身搭戏。“如果说‘唱响之旅’推的是当红名家,擂台赛推的是青春力量,那么‘每周一星’是给我们中间一代的展示机会,我很珍惜也很兴奋”。

★闯市场

“利益共享、风险同担,不搞场租搞分成”

在李恩杰看来,京剧距离完全由观众买单的市场化操作尚有不短距离,然而距离不意味着停止靠近的步伐。

“每周一星”持续一年的活动里,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大剧院采用强强联合的手段,京剧院出剧目出星,梅院出场地出宣传力量,双方在窗口售票的收益上五五分成,而单独一方营销售票可提收益的七成。

“传统上,京剧院团和剧场采用场租制,固定的成本花费,挣了赔了剧院自己担。这样大的项目采用分成制是很少见的。对京剧院来说,这算规避风险的方式之一。而对梅院而言,愿意承担这种风险,一方面来源于传承传统戏曲文化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则绝对体现了梅院对京剧当下的市场信心。”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