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国家大剧院周末音乐会树公益文化品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6-20 13:31:51 | 文章来源: 京华时报

陈康明(右)在指挥。

在国家大剧院,每个周日上午10:30,都会有近两千名听众同赴一个与音乐的约会。自从2008年1月13日“周末音乐会”启动以来,它已接纳了超过40万名观众。而它也作为一个日渐成熟的公益性文化品牌,扎根在老百姓心中。上周日,本报记者专访了该活动的负责人和参与者,他们讲述了这一活动4年多来的历程。

商演水准气氛活跃

“《卡门》的作者比才37岁就去世了,他一生从未到过西班牙,但是写的曲子却非常符合西班牙的风情。”“原作一男一女两个角色,但剧作家进行改编,把男的留下来,留了他一条命……”6月17日上午的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中,新加坡籍指挥家陈康明站在舞台中央,为即将演奏的曲目做着讲解。台下观众听得津津有味,甚至有人做起了笔记。

自从2010年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成立之后,陈康明就成了“周末音乐会”的常客,前前后后参与了十几场演出。陈康明坦率地说:“从演出的角度来看,这种公益性的演出和商演完全没区别。我知道乐团很多乐手都喜欢在‘周末音乐会’演出,因为观众甚至比看一般的商演还热情。我们在现场都会进行讲解,努力跟观众打成一片,把他们拉得更近。他们也更投入,相应的,我们会演得更好,因为互动的氛围非常重要。”

陈康明说,在做“周末音乐会”时,考虑到观众的年龄和知识背景有所差异,那些音乐上的专业词汇都会用通俗的话来表达。“因为时间上很有限。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让他们产生兴趣,回家就能够上网去查。”

演讲结合赏析并重

周末音乐会项目负责人方礼君介绍,“我们赏析并重,跟商演最大区别就是重视知识的传导。这样更能普及古典音乐。”

谈到活动的创立,方礼君说,“周末音乐会”最初源于大剧院院长陈平一直以来想要提高国内交响乐推广普及水平的想法,“以此为契机,大剧院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等国内七大院团进行接洽和交流,最终确定演出为主、知识介绍为辅的形式。”同时,这个活动还吸取了国际一流剧院进行艺术普及的经验,形成了“演讲结合、赏析并重”的特色,目的就是从不同观赏角度让百姓更系统认识、更深入了解高雅艺术。

曲目选择短小精悍

17日的“周末音乐会”主题是“歌剧魅影——经典歌剧作品音乐会”,一共演奏了6首,每首不超过10分钟。曲目皆为观众比较熟悉但可能叫不上名字的著名歌剧选段。

方礼君说,在曲目选择上,“周末音乐会”一直坚持普及性质,“我们的这些观众可能热爱音乐但是不够专业,因此不能选那种特别大而深奥的作品。一支10分钟左右、好听的、他们可能比较熟悉的作品,能起到一个领人进门的作用。我们会跟乐团商量可以选哪一些曲目,乐团会再根据他们的排练情况一起来做这个选择”。方礼君还解释,为避免相同的演奏形式造成审美疲劳,“我们穿插着来,还会定期做调查问卷,考量观众群,比如他们喜欢什么形式的音乐,然后根据结果进行曲目的更换。”最新的调查显示,目前观众最喜欢的还是交响乐和合唱两种形式。

现在,参与“周末音乐会”的中外院团已近50家,著名指挥家也达到38位,陈佐湟、李心草、张艺、胡咏言、谭利华、俞峰等都是周末音乐会的常客。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最初的交响乐发展到如今涵盖交响乐、民乐、歌剧、芭蕾舞音乐、管乐、合唱、室内乐等形式及内容丰富的音乐大平台。而这其中的大部分表演者都是纯公益的,并不计较报酬,就如陈康明所说,作为音乐家,他们内心也有把古典音乐推及普通百姓的强烈愿望,“因为我们都受音乐感染,把感染力发挥出去”。

观众成长令人欣慰

这样一场高水准的音乐会,许多人都以为它的票价很高。其实,“周末音乐会”只有两个等级的票价:大剧院会员10元钱,非会员40元。“音乐厅共有1859个座位,即使坐满,照这个票价,一场收入也就三四万元,都不足以支付乐团的酬劳,因此剧院投入非常多的人力、物力。”方礼君说,因为后来有了企业赞助,“周末音乐会”的运转倒还能维持,不曾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同时,国家大剧院每年拿出2000万元左右做公益,把许多平时商演赚到的钱投在公益项目上,而“周末音乐会”就是所有公益活动中投入最多的一个。

4年多下来,“周末音乐会”历经了200多场演出。方礼君说,其实最让工作人员们欣慰的,还是观众们的成长。“刚开始,号召力真的不行,而且许多观众在观看礼仪方面也不太懂。

演出时有人打电话、高声说话、乱走动,还有人看高兴了就鼓掌,不管是不是会干扰演奏者。”为此,大剧院坚持每场演出免费发放1500份环保节目单,上面特地印有观演礼仪,从最细微处培养观众的音乐素养。“到今天,这样的单页已印发30万份。现在观众们的礼仪都非常到位了,而且老观众会带动新观众,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本报记者聂宽冕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