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五年间改变年轻人生活方式 北京戏剧节势猛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6-27 16:01:59 | 文章来源: 北京娱乐信报

女性戏剧节上演的音乐剧《张爱玲》吸引了许多女性观众的目光

女性戏剧节上演的音乐剧《张爱玲》吸引了许多女性观众的目光

第四届南锣鼓巷戏剧节和第一届两岸三地青年戏剧节正同时在北京上演着各自的精彩剧目。从2008年的首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开始,短短五年间,其数量至少涨了五倍。各类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戏剧节汇集北京,它们的出现,让戏剧,从与普通人生活远隔千山万水的舞台演出,转变为北京城中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数量激增 戏剧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五年前,由导演孟京辉等人发起的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因为在此之前,观众们还很难看到脱离国有剧院的、纯粹的戏剧演出展演活动。五年后的2013年,第二届国际女性戏剧节和第五届非非戏剧节刚刚落下帷幕,第四届南锣鼓巷戏剧节和第一届两岸三地青年戏剧节又在北京各个剧场粉墨登场。

即将在11月举行的风马牛戏剧节也从本周开始面向全社会征集剧目。在秋季,第六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也令人翘首以待。短短五年间,各类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戏剧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数量比五年前至少涨了五倍。

内容丰富 从女性派对到旅行指南

有趣的是,这些戏剧节并不单纯地针对传统意义上的“戏剧观众”。以今年春季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女性戏剧节为例,该戏剧节是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北京戏剧家协会、北京市家庭建设促进会、北京婚姻文化研究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旨在促进女性的家庭幸福。

今年女性戏剧节准备的剧目都是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或主题与女性有关。比如借宠物话题描写两性关系的小剧场话剧《Hi,米克》,适合母亲与孩子共同观看的亲子儿童剧《外星人来啦》,讲述女性生命历程的音乐剧《张爱玲》等作品。

在女性戏剧节上,观众们见到的大都是女性艺术家,如北京现代舞团的艺术总监、多年来在经济困境中坚持从事现代舞艺术的高艳津子,和观众们一起探讨女性生存状态的女导演田沁鑫……这使得女性戏剧节看上去更像是一次女人的狂欢。与观众们的感觉不谋而合的是,女性戏剧节恰恰是要借助戏剧来推动女性的家庭和谐。

再比如已经举办了四届的南锣鼓巷戏剧节。南锣鼓巷已经是北京著名的旅游地,古城旅游离不开文化,而南锣鼓巷戏剧节便是将东城区的戏剧文化底蕴进行了全面的展现。

今年,南锣鼓巷戏剧节所上演的剧目《南锣鼓巷七号》等集中在位于隆福寺的东宫影剧院、与中央戏剧学院相邻的蓬蒿剧场、位于东四十条的青蓝剧场、位于东单的国话先锋剧场以及位于交道口的风尚剧场等地。追随着参演剧目上演的脚步,观众恰好可以随之游览东城区记录着浓厚历史文化的古老街道和地标性文化单位。南锣鼓巷戏剧节举办时恰逢五一假日,大批慕名到南锣鼓巷旅游的外地年轻人,都被该戏剧节吸引,纷纷走进剧场。

个性十足 最职业碰撞最“业余”

各类戏剧节除了承载着戏剧之外的社会功能,也为京城的戏剧爱好者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正在举办的首届两岸三地青年戏剧节,便集中展示了来自香港和台湾的六个戏剧团体的不同风格的演出。

台湾新锐导演杨景翔的《我为你押韵-情歌》,剧目结合时下通俗情歌文化,以极度押韵的手法,反讽当下年轻人崇尚快餐文化。狂想剧团此次则带来新作《I'm the man》,由马来西亚编剧与台湾导演,连手关照男人三十而立的困惑。导演陈仕瑛改编的英国剧作《三十而立》,把晚熟女儿的天真与困惑挥洒得淋漓尽致。香港话剧团的《最后晚餐》,从一对低收入母子的团聚,折射出令人忧伤的困苦现实。由香港Theatre Noir剧团编导创作的《2012-1997:香港印象》,探讨关注十五年来香港回归后的变化。由新锐团体A2创作社所带来的《作死》则主要探讨了香港社会人人负担沉重、未来老龄化的隐忧。该戏剧节在小剧场中表现出的现实主义情怀,被喜剧爱好者们啧啧称赞。

此外,风马牛戏剧节和非非戏剧节也是个性十足。风马牛戏剧节重在寻找戏剧舞台上的“黑马”,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都将在该戏剧节上找到一席之地。而非非戏剧节则强调“非职业,非商业”,让戏剧爱好者们能得到展现自己戏剧追求的空间。

改变生活 观众成新锐戏剧导演

北京的各类戏剧节,不仅仅为观众们提供了文化盛宴,也在五年间直接带动了观众们艺术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戏剧节,在看戏之外,更像一次次年轻人的狂欢和聚会。

观众“鞋带儿”原是个戏剧爱好者,在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的演出中浸泡了几年,自己也成为了新锐的戏剧导演,其导演的作品还参加了今年乌镇戏剧节的演出。像“鞋带儿”这样从观众转变为从业者的年轻人并不少见,有的观众转行变成了戏剧节的志愿者甚至是剧场的工作人员。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