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巾帻,你却给了我一把钢刀”。一场偷情伴随着一连串的误会,一场戏中戏的争执触发了两性对爱情的不同理解。2014年1月1日-10日,邹静之编剧的《我爱桃花》作为国家大剧院小剧场的开年演出,给寒意凛然的北京增添了一抹浓烈而唯美的灼灼之色。
2013年12月18日,刚刚以《花事如期》结束了五周年庆祝演出的龙马社,又以经典话剧《我爱桃花》开启了2014年的演出征途。已经六进大剧院的《我爱桃花》,是邹静之创作于2003年的话剧作品,十年中在国内外演出超过500场,表现出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堪称是“花开不败”中国原创话剧新经典之作。
话剧《我爱桃花》以明代话本小说集《型世言》中二百余字小帽儿为缘起,构建了巧妙的“戏中戏中戏”三重故事维度。第一层故事讲述了古代冯燕在和张婴妻偷情;第二层故事揭露了男女演员的婚外恋,第三层故事爆发于后台里一对夫妻激烈冲突下的分崩离析。剧中的三位演员在古今虚实之间穿梭跳转,演绎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而环环相扣的紧凑结构,也在跌宕起伏的完成了全剧的循环轮回。“桃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爱情的美好象征,《我爱桃花》所表现的,却是千百年来爱情中始终误解的隔阂与误解。“巾帻还是刀”,这不仅是剧中人的诘问,也触发了很多观众对于爱情关系的反思。
长期以来,《我爱桃花》充满诗意和美感的台词一直被观众所喜爱。唐朝偷情男女半文半白的私语古韵十足,现代背景下的争吵和诘问蕴含着浓烈的情感。编剧兼诗人身份的邹静之,以唯美而浪漫的语言赋予了《我爱桃花》别具一格的文学气质,也在层叠套进的精巧结构中抛出了“爱情中到底是谁先起了杀意”的无解之问。
出于对剧本文学性和艺术性的执着追求,龙马社的三位创始人刘恒、邹静之、万方近年来陆续创作了《报警者》、《有一种毒药》、《我爱桃花》、《花事如期》、《操场》、《莲花》等舞台作品,以普世性的情怀和眼界,对亲情、爱情关系进行着展现和思考,引起了众多观众情感和精神共鸣。2014年,龙马社以《我爱桃花》作为起始,同时计划复排邹静之创作的《莲花》。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桃花”的绚烂和“莲花”的静美,必将在2014年的戏剧舞台上留下暗香袭人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