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教育

2010年美术高考要深思的几个问题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2-04 19:08:56 | 文章来源: 美考网

随着美术高考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美术高考作为作为自己高等学历教育的方向.而考生、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对美术高考教育的内容和功能都日趋认同。面对2010年美术高考我们又要考虑到几个问题 美术高考网

美术高考教育的基本规律不容忽视

美术高考的文化课成绩占录取分数权重明显偏低,导致许多文化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仅仅将美术高考看作升学的“救命稻草”,很少考虑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美术专业考试的本意,是对有志于进行美术专业学习的考生进行专业能力、发展潜力以及基本文化素养的考察,以发掘美术专业培养对象.我们知道,从事任何一门专业学习,除了勤奋与努力之外,热情、兴趣与天赋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可贵品质。对于那些“临阵磨枪”的考生而言,很难说他们就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艺术专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素质全面、富有个性、充满朝气的人才,而不应将选择美术高考专业看成单纯追求升学和未来求职的敲门砖。

所以,中学教育应适当培养中学生的时代审美能力和对视觉艺术的感知力。同时,专业学院通过专业入学考试的改革,重新审视考生的美术专业基础,把好中等教育的“出口”与高等教育的“入口”两道“闸门”。只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服务社会、融入社会和引导社会的时代发展趋势,才能最终建立起符合艺术教育规律、科学合理的中国高等美术高考教育考试制度。

美术高考考生文化素质要提高 美术高考网

文化品位与人们生活质量在艺术的引领下迅速提升,在这一背景下,全面的文化知识素养是每一名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这是从事未来任何一门专业必不可少的智力标准,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专业人才的时代要求。 我国现行的美术高考,先要进行专业测试,取得合格证后才具备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资格。受中学文理分科的影响,考生所学知识与艺术类专业缺少基础性的沟通。许多美术考生为了获得专业合格证,考前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绘画专业应考的突击训练,放弃了文化课常规课程的学习。在“恶补”依然能够取得“奇效”的情况下,考生的美术专业基础和文化素养难免有欠缺,更不利于考察其综合能力和专业潜质。与此同时,大量针对应试教育而生的考前培训,也使更多拥有广博文化知识且具备艺术潜质的学生在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考试中,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尤其是“一锤定音”式的考试制度更让大多数考生充满了遗憾。 因此,美术高考专业考试与全国高考时间顺序关系有调整与改变的必要,还可考虑适当加大文化课分数在录取总分中比例的权重,平衡好文化与专业考试录取标准。

注重对美术高考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

美术高考过分注重技能,降低了对考生形象思维能力与创造性表现能力的考察,弱化了对具有特殊才能人才的关注。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一部分入学时专业成绩突出的学生因缺乏个性、缺乏创意而失去持续学习的热情。相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许多入学时专业技能还不是那么成熟的学生,很快找到了充分发挥自身艺术潜质的空间。

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应体现为对个性的扶持与关爱。基于以上思考,有必要改变现行的应试内容,注重在考试中对学生具有鲜明个性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察。对于艺术院校而言,可以充分运用学校自主招生的权力,关注具有艺术特质和发展潜力的考生。

总之,在高考改革的大趋势下,美术高考专业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当前,已经启动的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不应该理解为仅对本科学历教育阶段中的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出的要求。如果不能将其延伸到对人才选拔即入学考试这个关键环节上严格把关,教学质量的基础性要求也难以从根本上实现.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高校艺术专业亟须人文主义教育
· 有什么可以替代当下的艺术教育制度?
· 亲历西方美术教育
· 训练创作 重在方法——一个当代艺术家的教学点滴
· 艺术学院教不出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