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纯艺类专业是“寂寞在唱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3-06 17:38:21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马黎

 

毕业生:学纯艺的也可以做设计

学的东西是死的,应用才是活的

“学校学的东西是死的,应用以后肯定不一样,那才是活的。纯艺类可以卖画赚钱,也可以做设计,很多有名的设计大师都是造型出身的!”电话那头,臧雪爽朗地笑了起来。作为中国美院大四的学生,臧雪与几个同学一起参与了今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展区第三展厅的设计。

实际上,臧雪并非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她读的是公共空间艺术系景观装置专业,属于造型艺术类。但臧雪说,它其实是一个结合了造型和设计的综合性专业,也是国内目前比较新兴的学科。而这次她参与的项目,是为浙江馆里的六个浙江家庭做装置,体现浙江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她负责的则是龙泉组的设计。“前期的方案设计,很多都要用到纯艺以外的知识,有一些还要涉及机电、编程方面的内容。”而在当年选专业时,臧雪完全是“凭直觉”报的,“学到后来发现很有意义,也很符合我的初衷。”

面临毕业,臧雪说,自己读的专业并没有特别对口的工作,“其实设计类和纯艺类的区别,就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是劳动,只是累的方式不一样,没有冷热之分。设计类是应用美术,相对工作对口的多一点,而造型类的选择面会更广,我就觉得做独立艺术家蛮好的。”

什么是独立艺术家?臧雪说,就是成立工作室,几个人为一个团体,接一些设计任务和项目,“但在这之前,我们必须要有前期积累,这样别人才会相信自己。”此外,她说身边一些纯艺类的同学都会选择办培训班,业余时间就画画搞创作,“转行的也很多,油画系的同学后来去做雕塑,有的去做设计,反正艺术都是相通的,都是看自己最后喜欢什么,才做什么。”

“冷热”只是表面现象

读研,或参与实体项目设计,各有所爱

中国美院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戴俊豪老师说,去年学校做过一个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去年毕业生1600多人,5%的学生自主创业,80%的学生去了私营企业,还有一部分学生考研,继续读书。”

像臧雪这样,在课堂上就已经参与到大型项目设计中的学生,在美院就有很多。中国美院招生办主任李都金说,招生所谓的“冷热”之分,其实是一个误解。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表面上看,确实要比纯艺类更容易“成才”。“有的学平面设计,有的学建筑,有时候只凭借一张图纸,他们就可以与社会接轨,并且与一些实体项目的接轨也比纯艺类更快。”李都金说,还有很多在校学生参与了杭州城市色彩、指示标志、地铁设计的工程。

由于造型类“成才”所要花费时间比设计类要长,“有时候,一张画要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他们需要经过五、六年的积累和磨练,因此,设计类看起来确实要比纯艺类的成就更显著。”李主任说,但这并不表示两者就有冷热之分,造型类的学生读研究生的就要比设计类多,这些必要的锻炼才能表现出他们最终的能力。“学艺术的学生都比较活跃,冷与热只是一个暂时的表象,到最后,只有喜欢与不喜欢的不同选择。”

另外,李主任表示,学校纯艺类和设计类招生的人数本来就不同,“纯艺类今年只招收300多名,而设计类是400多名,图像与媒体艺术类是300多名,在名额上就不同。因此,人多人少,其实是很正常的。”另外,今年学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的新政策,其实也很难看出冷热。“以前是按小专业招的,像油画一直是热门,而美术教育前几年比较弱,现在合到一起招生,也很难看出冷热。”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