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听听杭州求是高级中学的教学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3-27 18:03:45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吴顺华

在杭州这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地方,考艺培训学校和机构林林总总,很多都是名声在外,耳熟能详。其中,还有一所美术特色学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杭州求是高级中学。从1998年办学至今,从拥有几个美术特色生的兴趣小组,到现在的美术特色高中。他们一路走来,几番艰苦,几番努力,这所民办高中如今已成了杭城美术特色学校中的佼佼者,得到了教育界同行的肯定。

 

给艺考生立规矩从养成良好习惯走向成功

走进学校艺术教育中心,一条长廊贯穿一层教学楼,中间排列着一排石膏像,墙角则摆放着各种艺术类的图书,便于学生在课余随手就能拿起来看。两边的墙上挂满了学生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静静地告诉每个求是的学子:只有努力,才能有长足的进步,才能画出优秀的作品。

艺术中心的负责人徐丽萍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孩子们努力的结果,我们再辛苦都是值得的。只要孩子们需要,就有老师的身影!”徐老师年届“知天命之年”,却依旧神采奕奕,做起事来风风火火,严肃认真。她的做事风格影响着每一个年轻教师,并带着他们在考艺教学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着。

在教学上,教师突出了两个字——习惯。良好的习惯是走向成功的关键。除了全校学生必须养成的基本学习习惯之外,每个艺考生还要另立“规矩”:课前15分钟速写,每周完成15~20张速写,“每周一记”反思作业问题。同时,针对美术班学生所谓“搞艺术的就要散漫、乱点”的通病,强调了颜料盒要收贮规范,工具箱要整理摆放整齐,废纸铅笔屑不得随地乱扔乱撒。

在高三冲刺班,老师们总是守在孩子们身边,从早上8点一直到晚上9点甚至10点,一天连续辅导学生12到13个小时,看到老师这样辛苦,孩子们也很努力。老师们经常告诫自己的学生:“今天你混日子,明天日子就混你!”

生源基础薄弱从“低起点”走向“高目标”

谈到求是高级中学的学生基础,徐老师很坦诚:“他们的学习基础都十分薄弱。有人打比方,中考好比是一场10000人参加的马拉松比赛,这里的学生却有着很深的‘挫折感’,因为他们的成绩大都排在9500名之后。”徐老师说,以2005年招收首届美术特色班的学生为例,他们中考的文化平均分得分率只有56.88%,相比全市每届高中新生第一批录取考生76.49%的得分率,这样的差距着实不小。可是,孩子们都怀着一个梦想,希望将来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然而,这样薄弱的基础,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谈何容易?

入学之初,求是的每个老师就认识到了这个现状,所谓“知耻而后勇”。每个求是学子和老师都憋着一股劲,要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在求是的另一条走廊上,记者看到了求是专业教师的各种创作。油画、版画、雕塑、陶艺、粉画……这是一个教师作品的陈列长廊。求是的教师来自各大艺术名校,有些是省级国家级美协会员。徐老师说,每每学生看到老师的这些作品都羡慕不已,“但老师们都会告诉学生,只要你们努力,有梦想,不久的将来都能画出这样的作品,甚至超过我们。”

令人欣喜的是,从求是首届毕业生开始,在2001年到2004年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70余名学生中,有68名被各高校艺术专业录取,其中2004届有12名考生一举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一届超过一届的成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信心,求是已从办学初期的美术兴趣小组,发展到今天的美术特色学校。截至2009年浙江省美术联考,求是已经连续四年联考通过率100%,专业成绩总体上居于全省考生的前列。100%!这在很多学校和培训机构都是很难做到的。

正是有了这样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加上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一个生源基础薄弱的学校,真正做到了从“低起点”走向“高目标。”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