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西安欧亚学院试水新闻教育改革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7-21 08:35:50 | 文章来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这几天,在西安一所外语类高校读新闻专业的小赵一边忙着期末考试,一边忙着四处投简历寻找实习岗位,还时不时要询问亲戚朋友帮助找实习单位的进展。可时至今日,小赵的实习单位还是没有落实。

“地球人都知道,学新闻专业必须要实习,可现在找实习岗位比找工作还难。”小赵说,一到期末,班上的同学都要为实习的事儿发愁,大家见面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你实习的地方定下来了吗”。

这几年,新闻专业已经成为“招生火、就业冷”的典型代表。这一方面是因为新闻专业遍地开花,学生数量呈爆炸式增长,而新闻单位的用人需求增加有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新闻专业教育普遍存在脱离实践的弊端,很多新闻院系的老师甚至都没有媒体从业经历。

“其实,高校新闻院系的老师都知道实习实践对于新闻专业教育的重要性,也都提倡加强实践教学,但因为外部条件和内部机制的限制,很多时候我们的实践教学要么是‘走过场’,要么是‘过家家’。”西安欧亚学院新闻学院院长丁立梅曾经留学海外,并在企业做过人力资源工作,了解当前大学生实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她说,如今大学生实习一般都有水分,因为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工作都非常忙,实习生人数又特别多,根本指导不过来。学生实习时很难接触到核心业务,多数时候都是在打杂,专业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最后只是收获一纸盖了红印章的实习鉴定。这其实就是在“走过场”。

有些院校为了避免学生实习“走过场”,就在校内开办一些校园媒体供学生实习,但这些校园媒体并不面向社会,也不独立运营,所以和真正的媒体有较大差距,学生在里面实习就像是“过家家”。

在学校的支持下,丁立梅开始着手进行教学改革。其实,改革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竞争压力。“现在很多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学生都存在就业难的情况,对于我们这样的民办高校而言,要想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找到一条新路”。

更大的压力来自于生存。西安欧亚学院院长胡建波在2006年就判断,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考报名人数将会持续下降,高校,尤其是像欧亚学院这样的民办高校会面临很大的生源压力。从那时起,欧亚学院就开始控制招生规模,把办学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并提出“给学生提供高质量本科教育”的办学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胡建波选择了新闻学院和艺术学院作为试点学院。

胡建波和丁立梅为新闻教育改革选择的标杆是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这是世界上第一家新闻学院,创办于1908年,是全美最好的新闻学院之一,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认为:学习新闻最好的方式是动手实践。该学院设置有九大媒体实践基地,涵盖报纸、杂志、网络、电视、广播、广告、公关、多媒体等领域,这些媒体全部面向社会,独立运营。

仿照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模式,欧亚学院为新闻学院投资200万元建立“社会人”实践基地,将校园原有的媒体资源整合起来。

为了避免“过家家”,院方还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和外界合作,比如,把校园电视台的节目提供给省市电视台;承接西安一家地方报纸的两个版面,交由学生采写编辑;为企业制作宣传片,提供视频服务。

“由于国情不同,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密苏里的模式,但可以借鉴密苏里的实践教学理念,从社会引进真实的项目,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弥补实习资源的匮乏和校外实习效率的不足。”丁立梅说。

新闻学院今年还首次改革了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考核方式——不写论文,而是要求在两个月内,学生每人策划、设计、采编、印刷一本杂志。

“最初,我们心里也没底,不知道学生能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从学生到老师都有很大的压力,有的学生甚至急得夜里失眠,偷偷哭泣。可出乎我们的意料,学生最后完成的杂志都非常精美,完全可以和市场上的杂志相媲美。”丁立梅说,这样的一个毕业设计不仅全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让他们找到了自信。

毕业考核方式的改革效果立竿见影。编辑出版专业以前是新闻学院就业情况最糟的专业,可今年,抱着自己的作品求职,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大有提高。

就在6月底,欧亚学院和华商传媒集团共同主办了“2010最新报业新闻潮流和实操战略战术高级研修班”,培训地点就在欧亚学院。有着102年历史的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走进了建校只有15年的欧亚学院。这一平台的搭建,在欧亚学院的办学者眼里,也是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实践。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