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功利”与“浮躁”不应成为国画界的代名词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7-22 09:31:03 | 文章来源: 沈阳日报

7月18日,著名画家舒建新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望着画家历时3年、行程数万公里、反映彝州山水和彝族风情的70多幅力作,不少专家不禁发出感叹:“在愈发充斥功利和浮躁的国画界,还有多少画家甘愿千辛万苦、耐得寂寞、跋山涉水忠于艺术创作?”

“现在画国画的人比任何年代都要多,但恰恰是海派中最庸俗的东西被推广、被理解,整个国画质量在下降。”著名画家卢辅圣先生在受访时直言不讳。

青年作家张学东认为,当前,有些书画家的功利心太盛,很容易受市场、书画展等因素左右,为迎合大众口味从事创作,以致丧失了创作的主体精神。长此以往,书画创作成为牟利工具,书画家也就丧失了自我。

“这次画展上,那《大山深处》的云南楚雄风光,那《赶集归来图》的彝族生活风貌,那《对歌》的文化风情,无不体现出画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带着情感去了解、体会、认知、感悟的创作态度。”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卢禹舜这样评价。

中国美协主席刘大维说,画作若想给人民群众以艺术享受,画家必须具备广泛的社会阅历、社会知识,尤其是与大自然、与人民群众多接触。那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似的速成品不可能流芳百世。

“急功近利是成不了大师的。”舒建新举例说,齐白石27岁才开始学习绘画,但他以前作为木匠,对生活的感悟、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雕刻的长期积淀,都足以让他一踏入绘画之门就高人一筹。

“功利与浮躁并不仅仅在创作上,国画教育也难辞其咎。”参观作品展的一位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从当代美术教育现状看,因为美术专业文化成绩要求低,一些本不热爱绘画的学生为考大学而学绘画。那些被认为有培养前途的学生进了油画系、雕塑系,而没后劲的学生进入国画系,国画专业竟成为美术教育可有可无的点缀,还谈何发展?

国画界的浮躁造成了精品缺失。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年泽昌说,受利益驱动,当今国画造假屡见不鲜,有些年轻画家花钱投在名师门下、参加速成班、搞商业炒作、找媒体包装,进入市场便能有每平方尺成千上万的要价,比一些潜心研究艺术的著名老画家的画价还要高,成为国画市场的一大怪象。

“功利”与“浮躁”不应成为国画界的代名词。年泽昌说,随着市场的成熟、买家的理智,浮躁必将被理性所淘汰,“真正好的艺术作品应该集聚画家多方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深入生活的创作态度,正所谓‘买人重于买画’。”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