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优质均衡教育的成都范本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9-09 11:19:39 | 文章来源: 四川在线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中的成华教育

沐浴着西部大开发的浩浩春风,伴着城乡一体化的铿锵脚步,成都市已走过6年的教育均衡之路。在成都发展优质均衡教育的进程中,位于城区东北部的成华区尤其令人瞩目,这一老工业区的教育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据成华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姚凯介绍,近年来,按照“全域成都”理念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及“生态城区、现代成华”的战略目标,成华区立足“生态成华和谐教育”发展定位,全力推进教育集团化发展,积极推动成都东北部教育高地建设,系列名校纷纷崭露头角,区域教育品牌实力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提供了优质配套服务。

教育部负责人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在对成都市及成华区进行考察后指出:“成都市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成华区以其‘老工业基地+大农村+农民工子女聚集’的特殊区情,为西部乃至全国优质均衡教育实践树起了标杆。成华教育在西部乃至全国已经具有一定影响。”成华教育历经了从“分散薄弱”到“统筹均衡”、从“内涵提升”到“优质和谐”的华丽蝶变,堪称“优质均衡教育的成都范本”。

金秋9月,高风送爽。成都之东,天府之华。

“千年文翁”石室中学设立北湖校区,历史名校树德小学于创办81年后“重生”;京蓉优质教育资源“集成”的成都石室小学落户成都城际商旅城片区……9月8日,东进成华的三所名校举行集体落成典礼,掀开了成都市优化名校布局和均衡教育工程的新篇章,“让老百姓一出家门就有好学校”的美好愿望从蓝图逐步变成了现实。至此,“一带四区”的成华优质教育布局形成,以“激情创新、均衡和谐”著称的成华教育,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路走来,今天的成华教育已创下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全市率先 体制变革从“三分天下”到“一体格局”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成华区政府、企业和农村办学并存,是典型的三元教育结构,发展一度面临严重的体制障碍。2003年起,按照成都市“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的战略部署,成华区打响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攻坚战,破解了企业子弟校办学艰难、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困难等三大难题、改变了城乡教育不均衡的状况。

引领企业办学突围:全市率先实施企业办学分离改革

作为西部老工业区,成华区集中了全市2/3的企业子弟校。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许多发展不景气企业的子弟校面临着经费短缺、师资不稳、质量低下等多方面问题,办学陷入了困境。

成华区从1998年起,投入资金3亿多元,在全市率先实施企业子弟校分离改革。2006年,全区26所企业子弟校全部实现改造、重组。这场成华建区以来耗资最大、影响最广的教育改革,翻开了成华教育新的一页。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全市率先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

成都市中心各城区中,成华区曾拥有最大的农村区域。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学校的发展滞后于城区直属校,从而制约了全区教育发展的整体推进。

成华区从2003年起,在全市率先打响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会战。通过改革管理体制,29所乡村学校全部上挂区政府统一管理,700余名教师、2万名学生全部进入政府公办学校,随即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彻底打破了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成华区从此成为了成都均衡教育的亮点。

推进教育公平公正:全省率先破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题

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群体子女入学的突出矛盾,成华区政府于2003年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民工子女学校――成华区红花学校,全面开放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了农民工子女就学保障体系。

为了破解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题,成华区政府背负了巨大的财政压力,每年投入经费均在1亿元以上。目前,在成华区就读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已达3.6万人,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54.58%,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因而得到有效促进。

改造重组+一校多区:全市率先建立区域教育一盘棋格局

为配合成都市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华区于2006年接收了11所市属中学。在区内农村学校、企业子弟校改革的基础上,成华区采取合并、设置分校、联合办学和归口管理等形式,将全区70所中小学先后融合、重组为30余所,同时通过教师交流、名师送教等手段,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了区域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至此,成华教育“三元结构”、“四分天下”的体制格局彻底结束,全区实现了教育人、财、物的统筹管理,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区域教育统筹发展的一盘棋格局。

全省一流 求新求实从“统筹均衡”到“内涵提升”

在全面实现从“分散薄弱”到“统筹均衡”的历史性转变后,成华区立足区情实际,大胆创新,锐意改革,以制度为保障,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科研为引领,以课改为关键,在内涵提升方面又开始了一系列探索。

内涵管理创一流:“八条规定”吹响内涵发展“集结号”

2008年,成华教育迎来了“内涵发展年”。成华区响亮地提出“把学校还给校长,把教师留在课堂,把学习还给学生”,出台了《成华区关于扎实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八条规定》,在全市率先推出了一系列内涵发展管理新举措,确保了校长、干部、教师实实在在走进课堂、走进教研、走近学生。这一成功经验,吸引了浙江、重庆等众多教育考察团前来“取经”。2009年5月,成华区成功承办了“成都市农村(涉农)学校内涵发展现场会”,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人才培养创一流:“三名工程”搭建教师成长“大舞台”

成华区把教师作为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名工程”(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精心搭建了教师成长“大舞台”。

成华区深入推进“名师工程”,组建名师工作站,打造名师后备梯队;成立“中青年教师创新工作室”,打造区域名师新生代;精心打造“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辐射效应,拓展帮带空间;实施“优质教育集团薄弱学校牵手互动工程”,提高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素质。2009年4月,成华区在全市率先实施“班主任准入制”改革实验;今年3月,成都市教育局在该区举办了全市“班主任准入制”工作现场会,向全市推广经验。

校本教研创一流:“有效科研”助推教育质量创纪录

作为四川省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成华区始终致力于搭建教学科研交互运行平台,提高教研效益,初步形成了朴实、真实、扎实的科研文化。

2008年,成华区在全市率先将课堂细节描述技术用于校本教研,被省教科所评为“四川省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优秀实验基地;《体育与健康课评价实验研究》、《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的基本策略研究》等课题先后荣获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科研评比一等奖。近3年来,成华区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刷新,增幅均位居成都市前列,连年获得上级表彰。

课程改革创一流:“走班制”打破百年传统授课模式

为构建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成华区打破300多年来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以电子科大附小等学校为试点,积极推行“走班制”改革,在全省产生强烈反响,香港《大公报》还对此进行了系列报道。在成都双语实验学校,原有班级界限被打破,所实施的“1+2授课模式”,令教师能按专长来培养、学生能按兴趣来学习,打下终身发展的素养基础。这一“走班制”改革,正不断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西部领跑 生命教育成华的四张区域特色名片

今年5月,一场浸润人文关怀的“全国生命教育现场会”,在成华区成功召开。成华教育始终从未来的高度和人的终身发展出发,精心规划,实践着最朴素的素质教育,倡导着最原生态的艺术教育,打造着适合每个孩子成长的实践教育,铸就了成华区独特的区域教育名片。

艺术教育饮誉国内外“以艺寓德、以艺育德、辅德引善”

多年来,成华区充分发挥艺术、科技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功能,“因‘能’施教,因‘能’开发”,在全区中小学普及武术、书法、竖笛、短式网球和国际象棋“3+2”等项目,着力构建区域艺体、科技教育“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班班有特点、人人有项目”的大格局。

近年来,该区学生艺术团队在全国各地乃至海内外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9年春节,在中央电视台《学校优秀节目展播》海选中,脱颖而出的4个四川节目全部出自成华。2009年5月,该区成功承办全省艺体教育现场会。近日,央视两个摄制组还来到成华区,拍摄“阳光体育和艺术教育”专题片。

校外综合实践教育铸就素质教育新亮点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

成华区大力实施综合实践教育,努力探索“素质教育训练营”,积极构建“社会实践大课堂”,成功打造集教学、生活、种植、养殖、运动、野炊、军事活动、晚间活动八大功能为一体的实践教育基地――“成华区青少年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中心”,并已成为全省乃至西部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教育的亮点和名片。成华区先后两次代表成都市在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现场会上交流经验。

率先成立区县级“教育资助管理中心”爱心资助全覆盖

2009年,该区成立了西南地区首家区县级“教育资助管理中心”,同时在区内53所各类学校建立了对应的教育资助工作站,有效地对教育资助工作进行统筹管理。成华区还成立了“成华区爱心教育基金会”,先后募集公益爱心资金上千万元,用于灾后教育重建和教育资助,成为政府教育资金的有益补充。目前,全区已有近3万余人次从中受益。

创新成立“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执法巡逻大队”护航平安教育

为了构筑起平安和谐的教育环境,成华区于2009年创新成立了西南地区首家由教育、行政执法、公安“三位一体”的“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执法巡逻大队”。去年,全区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被成都市委、市政府评为“成都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成都市消防工作先进单位”。今年,该大队紧密配合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迅速反应,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密监控,有效地维护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稳定。

全国示范综合改革从“内涵发展”到“优质和谐”

成都教育的2009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教育部、成都市共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的签署、“五条禁奥令”的颁布、“在西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动员……一项项新政的出台,成都教育新时期“改革路线图”日渐明朗。

在激荡的改革浪潮中,成华区再次显示了勇立潮头、奋勇争先的本色,迈开步伐,先行先试,迈向区域教育“优质和谐”的大道。

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和谐教育实验区”

立足区情,面向未来,成华区提出了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共建“全国和谐教育实验区”的全新构想,开始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崭新实践。

通过“三全三走”,成华区构筑了教育优质均衡机制。学生“走班制”开创了成都小学教改先河;教师“走校制”引导优秀师资在各校间有序流动;校长“走段制”则打破界限,尝试幼、小、初、高跨段衔接。

通过“一带四区”,成华区助推了优质教育全域覆盖,引入了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成都石室初中学校、树德成华中学、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成都石室小学、成都树德小学、美国加州阳光幼教集团等一大批优质公、民办教育资源。

通过“三位一体”,成华区打造了双林小学、成华小学、列五中学等成都市首批优质教育集团,并形成了电子科大附小、北新实验小学等新兴品牌学校。

通过“雪球滚动”集群组团发展模式,成华区以市、区名校集团为核心,“一体管理、集团(合作)领办、提升指导、跨段(互动)合作、结对帮扶”,使区域教育的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办学品质不断提升。

成功获评:全国首批“阳光体育先进县(区)”

成华区长期高度重视阳光体育运动,于2006年率先提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3+2”工程,在全区普及武术、短式网球、书法、竖笛、国际象棋。全区学校体育普及率达100%。

全区各校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分季节开设了特色各异的选修课程,总共超过300项,极大地满足了学生锻炼的需求,有力地推动了阳光体育的蓬勃开展。其中武术操、心育操、短式网球等已成为全市、全省的精品项目。今年5月,成华区还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首批“阳光体育先进县(区)”称号。

成功打造:“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区”

成华区明确提出: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近3年来,全区共投入5200余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全面优化了教育技术应用环境。从2006年起,成华区率先开展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集成研究实验,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常态化应用与推广。

在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的指导引领下,成华区还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建设,充分发挥各级示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全区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整体提升。2009年,该区被评为“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区”。

成功建成:“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成华区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完善了社区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覆盖街道、社区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把社区教育纳入了对部门、街道、社区的目标考核内容;建立了社区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了社区教育信息网络。

依托驻区大学,成华区初步构建起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以兼职人员和大学生为依托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2008年,“大学生实习―培训―就业VPE模式”得到了国家人事部的肯定。2010年5月,成华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教师教育:“全国教师教育创新推进会”交流经验

早在2004年,成华区就成立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实验研究”项目组,积极探索教师教育新途径。如今,成华区已形成以“小组模式专题研修 共同成长”为特色的教师研修模式。

2009年4月,成华区应邀出席全国教师教育创新推进会,以“构建教师研修共同体”为题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2010年10月,成华区还将举办全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现场推进会。

国际接轨走向世界在田园城市建设中开创美好未来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宏伟蓝图和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进军号角,令教育国际化成为了成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成华区顺势而动,主动作为,积极站在教育国际化的第一方阵,立足区情,放眼世界,突出重点,直奔高端,自信而稳健地迈出了远航的步伐。

理念接轨:现代意识全球视野

推进教育国际化,理念需先行。2010年4月,成华区和中国教育学会共同举办了“田园城市和谐教育”论坛。中国教育学会汇聚国内众多知名专家齐聚成华,与该区党政领导和广大干部教师一起,就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与和谐教育实验进行了广泛交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积极的对话中,丰富了对“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与和谐教育的认识和实践。

制度接轨:营造良好推进环境

为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和对外合作交流,成华区设立了“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对外交流中心”,初步建立起教育国际化区、校两级工作推进机制;出台了《成华区教育对外交流管理办法》,有效地规范了教育国际化的开展;积极开展教育国际化调研,把握区域教育国际化现状,客观研判推进教育国际化的优势与困难,科学规划推进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定位,为教育国际化的推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合作接轨: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2009年,成华区成功引进美国加州阳光幼教集团;2010年4月,成都双语实验学校成功挂牌启动,并与全国双语教育学会合作,开展双语教育实验;2010年3月至4月,香港汉基国际学校、加拿大派特森教育集团、英国必益教育集团先后考察华西中学国际部,并表达了合办川港学校或中加、中英国际学校的投资意向。此外,还有位于东方新城片区的中欧国际学校引进项目、位于北湖片区的高品质国际化学校引进项目等。这些项目必将对提升成华教育品质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交流接轨:对外互访日趋频繁

早在2002年,成华区列五中学就和美国俄克拉何马州沙帕尔帕市公立高中正式缔结为友好学校。2010年以来,成华实验小学、电子科大附小等近10所中小学分别与来自美、英、法、加、澳、日、新等近10个国家的15所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7月,列五中学学生足球队代表中国赴美参加首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喜获冠军;8月,“民族文化传承从幼儿抓起”系列改革实验荣登联合国舞台;近日,成华区代表还将参加环太平洋地区早期儿童教育第十一届国际会议并作大会发言。

结 语

千淘万沥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指引下,在成都市教育大发展、大跨步的进程中,成华教育坚持“务实求成促跨越、事尽精华创辉煌”,继续为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作贡献,为成华区构筑“生态成华和谐教育”而不懈追求。

大潮起,风帆扬。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激流中,成华教育将继续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胆识与气魄,唱响一曲曲扬帆破浪的现代教育之歌!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