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教育观察: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行进在困境中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27 16:41:53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02年,我国首个艺术教育规划《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简称“《规划》”)颁布实施。日前在吉林召开的全国学校艺术经验交流会上,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报告称,《规划》实施10年来,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在国家的大力投入和扶持下,得到长足发展,但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据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专家透露,教育部正在研制《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确定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作为重点发展对象,致力于艺术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位参与过《规划》起草工作的学者说。

部分学校仍是艺术教育盲区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在农村小学从事音美教学已近10年。为了解农村学生的艺术学习情况,刘希娅曾专门做过问卷调查。令她感到欣喜的是,农村孩子的爱好十分广泛,有不少人还渴望能在艺术领域有所作为。但也有很多孩子对艺术课几乎没有留下印象。

“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仍处于艺术教育盲区。”刘希娅告诉记者,尽管相关部门已认识到农村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但农村艺术教育的客观条件还比较糟糕,不少农村中小学仍把艺术课看成可有可无的“副课”,本来就不多的几节课在执行中往往严重缩水;艺术教师仅凭个人经验进行内容罗列,导致课程质量不高;农村地区缺乏相关设施,无法形成艺术教育氛围等。云南省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的美术教师张兴义说,他的学生平时很少接触美术。

两位老师讲述的情况,是我国农村地区艺术教育现状的缩影。一些基层艺术教师对记者说,他们目前最希望做的就是,让更多乡村孩子有机会接触艺术、接受美育,走出艺术教育盲区。

把优秀资源送到乡下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是教育部2000年公布的58个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市、区、旗)之一。10多年前,该县音美老师严重短缺、教育设备简陋,艺术教育考核评价很难开展。

为解决乡下艺术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南部县采取“专、兼、聘、培、轮”5种措施。南部县教育局局长尤朝晖说,学校专职教师多数从大学艺术专业毕业生中选聘,兼职教师由爱好艺术、有艺术特长的其他教师担任;他们把校外的名师聘到乡下学校任教,对新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并通过业务技能比赛进行检验;还让优秀艺术教师轮岗到农村支教。

北京市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将农村艺术教育作为重点项目来开展。从2006年到今年,北京市共培训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5570人次,将城里的教育资源以这种方式送到了农村。“有些山区学生第一次走进专用教室上课,部分地区实现了艺术学科远程教学。”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郑萼表示。

为了突破农村艺术课程薄弱环节,江苏省专门实施了“优质教育资源下乡工程”,制作优秀音乐美术录像示范课送教下乡,加大了城乡对口支援与交流。江苏省还组织音乐特级教师、骨干教师送教下乡,与偏远地区中小学校结对开展对话。据悉,河北、天津、广东、浙江等地也针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采取了相关或类似做法。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彭吉象说:“这些做法有利于缩小城乡艺术教育差距,但要让农村艺术教育面貌得到彻底改观,还得有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和完善的配套设施。”

让民间艺术走进课堂

日前,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已经明确,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将非遗教育纳入相关课程,因地制宜开展教育活动。

长期从事民俗民间文化研究的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徐杰舜撰文指出,大部分非遗根植于本乡本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我国文化、教育等相关部门让非遗的传承、推广活动走进中小学课堂,让学生们在学习艺术课程的同时,对丰富的民间文化有所了解。

在上海,政府教育网站上发布了当地代表性非遗项目20余个,各区、县结合各自特点,推介了地方级非遗项目70多个。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长鲁慧茹觉得,“农民画”“草编”“上海滩簧”等非遗项目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认同和热爱,农村孩子由此对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习自信。

川北剪纸、店垭花灯、马王皮影、川北古傩是四川省南部县的“四绝”。花灯、古傩、剪纸、根雕、泥塑等被店垭小学引入课堂,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艺术实践项目。尤朝晖说:“这些艺术形式来源于老百姓,引进成本不高,却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

作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浙江义乌将群众喜闻乐见的婺剧唱腔、乡土音乐、扎染蜡染等民间艺术精品融入学校艺术教育活动。浙江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王志泉表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只有扎根本土,推进艺术活动由课堂向课外延伸,才有生机和活力。记者马子雷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