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艺术院校能不能培养大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8-11 14:20:23 | 文章来源: 学习时报

    艺术院校能不能培养大师?已经不止一次讨论过这个问题。很多人对此提出质疑,也有人坚持这是大学的责任。我的观点属于后者。艺术院校能不能培养大师,这个提法似乎不太准确。大学在社会整体构架中的功能是教育,是人才培养。既乎如此,培养大师艺术领域里最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责无旁贷就是大学的责任。诚然,世界艺术史上有很多大师没有经过艺术院校训练(当然经过艺术院校训练后来成为大师的也是代不乏人),但这绝不意味着一个社会的教育、人才培养职能部门,可以心安理得地说,培养大师不是大学的责任。由此对不能培养最高专业水准人才的大学教育体制、教学模式等一切安之若素,毫无反省之心。   

在近代专业高等教育机构产生以前,大师可能都是师徒相授的作坊式职业训练培育的,也可能是学无师授,高智慧的人完全靠自学和自我摸索而探骊得珠,掌握了艺术深层规律,以至在艺术上登峰造极开宗立派。但是有了专业教育机构之后,如果多数的大师产生都与专业艺术教育无关,那说明这些教育一定有问题。

要寻找大学、艺术院校为什么培养不了大师,有一个思路也许有助于我们拨开重重迷雾。说起来其实也不复杂只要我们分析一下怎样才算得上大师、大师有什么特点、他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再盘点一下我们的艺术教育,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什么,在需求和提供之间,存在哪些错位、缺失,那么我们就不难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了。

什么样的人才算大师?大师应具有什么样的特质?

大师的标准简单地说就是三条:一是高超的技术。技术上的简单或低水准,跟高水平的艺术或大师无缘。二是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其实就是独创性,你的高超的技术必须是原创的而不是抄袭的。三是能够为大家所共享。实际上是指你的具有高超技术的独创性没有偏离基于人类理性和长期审美实践形成的审美共同性,不是脱离人类审美规律的闭门臆造。

如上所述,大师应该具有的特质,第一是技术水平高超。有高超的技术不一定是大师,但大师必须具有高超的技术。第二,所谓大师,必须是原创的艺术技术、方法、样式的创造者,而不是已有高超技术的模仿者、承继者。第三,大师的高超艺技、独创性既是充分个性化的,又是和规律相吻合的,包含普遍共性,具有普适意义。在此基础上,它在行业内外,形成广泛影响,为社会广泛接受。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