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余光中谈毕加索:善变成就了大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0-13 09:34:30 | 文章来源: 《新民周刊》

立体主义是怎么来的?

毕加索在20岁左右去了法国,最后索性定居在巴黎。那个阶段可称之为“蓝色时期”,画的大半都是下层阶级,穷困的夫妻、孩子、流浪汉、不得意的人物。这个时候他是受了多米的影响也受了普鲁斯的影响。这个时期过了以后就到了他的第二个时期叫“玫瑰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的画已经摆脱了犹豫的深深浅浅的颜色而变成了粉红色。粉红色表现生命有起色,表示自己所看到的世界比较可爱,比较亮丽。西方文字包括英文“ROSE”,玫瑰的形容词就表示美好的意思。这个“玫瑰红时期”画的是什么呢,也还没有画到中产阶级,画的是卖艺人家,马戏团的小丑、马戏团的空中飞人等等。就是马戏团这个大家庭里面的代表人物。

第三个时期是“原始时期”。毕加索在这个时期受到很多非洲艺术因素的影响。他最先看到是在法国的南部,就是在康城阿蒙特卡罗那一带法国东南部沿地中海,离地中海还有一小段路。所以他当时有一个代表作叫亚威农的少女》,这些姑娘们是黑人。还有,毕加索注意到了非洲平面的面具,还有非洲某个地方的雕塑。把这些加起来,他把欧洲文化原始化,画出脸谱一样的非洲人的面貌,这个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从这个时候起就已经摆脱了欧洲比较传统的横向画的一些行为的传统。第四个时期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时期,叫“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的立体画是将一个立体的物体或者人体分成很多很多面,而这些面同时出现在画布的平面上面,所以这个时候就是把世界整个拆开来看的,这个当然也是受了他的前辈、法国画家塞尚的影响。

塞尚说,我们不光注意光的作用,不光注意色彩,也要注意本身物体的结构,要有一个节奏的感觉。所以从塞尚起把颜色推到次要的程度,把物体的重量感、体积感作为绘画的用心所在。这种看法到了毕加索的时候,索性把整个世界打破了,每样东西都变成一块一块的,这个时候叫做“分析的立体主义”。等把世界拆散以后,觉得够散了,这个世界已经可以改造了,于是再拼拢来就变成了“复合的、综合的立体主义”。这个时候就看出样子来了,看得出物体的样子来了。

就是这个变化,把整个世界解构了以后又再把它重新拼装,这样两次一来一往,西方的画就在毕加索的手里有了一个极大的革命。所以从毕加索起,后来的画派,包括“未来主义”,很多很多主义,还有抽象主义等,很多画派都是从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里面重新得到升华。如果大家看过夏加尔的画《我和我的村庄》,一个码头三角形,码头里面还有马,这些人物都是几何构图,或是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菱形,诸如此类,一个画里面有几何图案的感觉。很多人的活动都在几何图中进进出出来表现。所以毕加索既承先也启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