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暖场”愈演愈烈
据观察,近段时间,艺术活动请娱乐明星捧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中国最大艺术展会之一的北京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在今年的展会中就请来了陈冠希、刘嘉玲、李亚鹏、林依轮等明星。
当时在“中艺博”现场的某艺术机构曹先生向本报描述:开幕式当天陈冠希和刘嘉玲都有现身,两人一露面,立即吸引来眼球。当时因为是开幕式,很多老艺术家都在现场,结果大家都去看明星了,老艺术家们没人理睬。同期举行的“艺术北京”展会也请来林依轮和苏芒捧场,扼杀不少菲林。
最耐人寻味的一幕是,著名作家莫言最终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蛙》首发时,请来的是80后作家郭敬明“暖场”,让他大谈对莫言的尊敬和对《蛙》的看法。在许多人看来,莫言作为一位早已功成名就的成熟作家,竟需要一个明星范儿远大于文学沉淀的青春写手来评头论足,实在很难理解。
如今,国内许多艺术活动大有沦为秀场之势。所请明星大多不懂艺术,他们的到来吸引走了眼球,也抽离走了展会应有的艺术气质。使内涵丰富的艺术展,变成一张张明星扎堆的空洞照片。
依赖明星显示缺乏文化自信
“请明星来捧场就像吸毒,戒都戒不掉。”参与某艺术展会策划的章先生昨对本报记者叹苦经:“不请明星来,怕冷场,请来明星,人气是足了,但大家都去关注明星了,反而冷落了艺术,这也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真是左右为难。”根据章先生的说法,因为艺术展会都请明星,艺术本质被抽离走,也就失去了对公众进行艺术教育的功能。而越培养不出艺术观众,策划者就越有“冷场”之忧,最终仍要请明星“暖场”。真是恶性循环。
据一位资深艺术评论人的分析,面对“泛娱乐化”的时代,一些进行严肃创作的人们对自己的艺术开始变得不自信。在此情形下,艺术家们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选择坚守,如晚年的吴冠中。而另一些人因缺乏文化自信,放弃了文化自觉,转而开始向娱乐界“乞怜”,希望借助明星身上的星光获得“生存勇气”,文化自强心尽失。
然而,这种“跨界求生存”原本就是荒谬的。事实证明,明星捧场艺术展会,最多只能带来一时的星光,文化复兴还得靠艺术家自己。毕加索大展首个双休日参观人次突破两万,观众中不少是毕加索的拥趸,他们来看毕加索,可不管刘烨之前有没有来过。上月刚结束的2011上海艺术博览会,没请一个明星,成交额却猛增到1.3亿。艺术展会的“明星依赖症”真的可以歇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