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赖声川在全球创意教育论坛现身说法:“创意来自内在力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2-13 10:03:22 | 文章来源: 文汇报

创意一定来自外在力量吗?伟大的人们回忆他们那些伟大的创作时,总是轻描淡写地说,这是从天而降的灵感,这是睡梦中神的启示,这是马桶上一拍脑袋的结果……日前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的全球创意教育论坛上,在舞台剧创作领域似有源源不断创意的宝岛台湾著名戏剧家赖声川对此却并不认同。在他看来,创意来自内在力量,他甚至认为,创意可以后天训练而成。
  
  人人有台“创意电脑”
  
  “说创意不能学,其实是不够了解创意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曾反复回忆自己那部长达8小时的舞台剧《如梦之梦》究竟是怎样蹦出来的,思前想后,发现所谓灵感不过是集合了早已存在于头脑中的那些‘刹那’。”赖声川说。
  
  1990年6月,赖声川到罗马参观画展,注意到一幅运用了画中画结构的画;1999年9月,在巴黎乡下租住的一座古堡里看到挂着一幅主人的画像,画像下方标注:法国驻意大利大使;后来从报纸上看到1999年10月伦敦近郊发生了一场惨烈的火车车祸,怪的是,死亡数据不是向上修正,而是向下修正,居然有人发现自己没受伤后,非但没回家,反而买了一张机票出国去;又看到一篇医疗文章,关于现代医学中越来越无法诊断的病症,病人最后死亡,却无法知道病因……就是这些头脑中毫不相干的“刹那”联系在一起,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成就了赖声川戏剧生涯最具挑战性的《如梦之梦》:运用故事套故事的模式,从一个医生的故事,连结到一个病人的故事,再连结到一个上海老女人、一个法国伯爵的故事,然后又回到病人的故事,最后再度成为医生的故事。
  
  赖声川指出,每一个创意都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来自内心的那台“创意电脑”。这电脑人人都有,储存了多少档案,潜在的创意就有多少。他强调,创意是一场发现之旅。真正的创意得靠对档案的活化与恰当组合,对输入的资讯灵活做出反应。“我们需要知道从哪里可以找到这些事件,以及哪些事件能够跟哪些事件串联在一起。”
  
  至于怎样组合存储档案,赖声川透露不妨下些“死功夫”,比如到任何地方都别忘了随身携带笔和纸、阅读时勤做笔记。数十年前美国创意写作学科发展的重要先驱多萝西娅·布兰德也说过这样的大实话:“养成在任意地点、时间进行创作的习惯”、“现在就开始写,只有写作,才会教人写作”。
  
  智慧决定创意深度
  
  “为什么古人愿意终其一生追随圣贤如孔子或苏格拉底?他们是在修‘智慧’这门课啊!反观当今全世界的大学,有这门课吗?我们似乎越来越把教学重点放在‘方法’上,对于‘智慧’却不加讨论。这就好像总在边缘兜圈子,却把中心给忽略了。”赖声川坦言,自己颇为赞同钢琴大师傅聪一次听年轻人钢琴演奏后感叹的“音乐在哪里”,“太多的孩子太过执著于方法或技巧的追寻,可是智慧呢?”
  
  在赖声川看来,创意必须从“智慧”这一中心摄取,“智慧”决定了创意人为自己设定的创意题目的深度。“智慧的取得靠的是‘观’的确立,生死观、人生观、世界观……若要改变道路,最快的方式是改变目的地。我曾看见一个孩子指着天对一旁的妈妈说,你看,天上有只狗,妈妈立刻纠正了他,那是一片云。这种情况我们时常碰到,其实就是阻挡创意产生的屏障。而当我们学会用新的眼光看世界时,创意自然而然涌了上来。”
  
  赖声川的“创意经”讲到最后,难免会令怀抱“创意速成梦”的人失望,因为创意虽可后天训练而成,但并没有什么可被分解为一二三四来进行传授的步骤,而是一种无法言传的生活态度,关于创意的道理简单至极,若想把它参透却可能要花一生的时间。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