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从宫崎骏《来自红花坂》观文资保存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1-05 10:09:39 | 文章来源: 全球华人艺术网

    宫崎骏与宫崎吾朗在2011年12月推出的动画电影《来自红花坂》(中国大陆译作《来自虞美人之坡》),乍看之下似乎单纯地诉说高校恋情,但贯穿故事主轴的明治时代建筑“拉丁区”社团大楼,却隐含一种对于文化资产背后“普世价值”的追寻与认定。

动画情节背景设定为1963年的横滨,当时正为东京奥运举办的前一年,日本政府为了迎接国际盛会的到来,便着手进行老旧房舍拆除与重建以振兴市容。而学生社团所使用的“拉丁大楼”碰巧为校内最老且破旧的一栋建筑,校内八成的学生皆赞同建物的拆除,但使用拉丁大楼的学生为保留传统大楼所蕴含的记忆与价值,并翻转校内大多数同学对于拉丁大楼的负面观感,便着手清扫与整修明治时期所建造的历史建筑,并在最后即将面临大楼拆除之际,用保护“一脉相承的人文传统精神”为号召,以实践的保存行为感动了拥有拉丁大楼土地的建设社长。

反观中华民国建国的第一百年,可说是近五年来文化资产保存的浩劫。从冈山六河局、东港共和新村、鹿港玉珍斋和城隍庙旁店屋、清水国小校长宿舍、艋舺百年隘门、基隆火车站雕花站台遭拆除;万华糖廍站台、三崁店神社、台铁北投宿舍、台中瑞成堂、高雄大舞台戏院、新店十四张刘氏宗祠利记公厝被破坏;台北芳兰大厝、新生北路交通部宿舍、高雄逍遥园、鹿港鹤栖别墅的倾圮;山仔后美军宿舍被标售、巫云山庄遇上计划道路将拆、乐生疗养院地盘崩落危机,以及一整年来因为“台北好好看”而迅速消失无数蕴含城市记忆的老空间等等。台湾文化资产的保存,面临的不只是都市更新的威胁,重要的是文化资产内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无法传递到多数人民的心里。

《来自红花板》 拉丁大楼外观


现今日本大阪的街头,只要逢传统庆典,就可见到男女老幼穿着和服走在日本的街道上。于是在大阪很少看到强调“所谓传统的公共艺术”,因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态度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文化公共艺术的展现了。而《来自红花坂》的电影有个桥段对白是:“为了创新而盖而拆除本来旧有的大楼,不就是瓦解掉我们对于过去的记忆,如果没有记忆的支撑,那又如何会有现在的创新?!”在“世界文化遗产公约”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中,所要保护的是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遗产,但普世价值的创造,就必须取决于人类对于“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态度。如何要让众人觉得这样的文化资产具有不可取代或抹灭的“价值”,成了台湾现今文化资产保存一直在讨论的公共议题。

回溯至二十世纪八○年代时期,在后殖民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思潮下,强调本土与多元在地的文化特质,成为了一种抵抗文化全球化的手段。台湾也同样经历过外国殖民时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时代的变迁常与在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故文化资产所蕴含的即是一个时代的“在场证明”,只是这样的“在场证明”要如何让政府与民众正视并加以保存,这背后的功夫,绝对不是民国一百年所施放那“昙花一现”的百年烟火光景即可以达阵得分。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