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艺术考试经济陷入“高产陷阱” 成高校赚钱工具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3-02 08:36:31 | 文章来源: 北京商报

高投入未必高产出

“每个艺术考生都有一段难忘的艺考史,每个艺考生家里都有一笔说不出口的血泪账。”这是微博上流行的关于艺考的一句话。那么,艺术生毕业后的收入又怎样呢?

大连一所艺术院校毕业的小张向记者感慨道,毕业5年的她现在已经不知道艺术为何物了。小张所学专业是美声,高三那年为了艺考,专程从江西跑到北京找老师辅导,各种培训就花了10多万元。大学学费是1.5万元/年。如此计算,在毕业之前的教育投入至少有20多万元。

“那时候我以为毕业了肯定也能够像那些老师一样赚很多钱。”可是梦想总是被现实无情击碎,曾经有一个好嗓子的小张,现在却成了一个服装店的售货员。

“我们那一届学音乐的有400多人,现在还在从事音乐这条路的人恐怕占不到40%,”小张的言语中有些落寞,“我们同学毕业后的去向主要有几大类,较多的人去一些大专院校或高中当老师,其次是去培训班当老师,还有就是北漂做业余歌手,也有那么一两个去深造的。当然,也有像我这种,干着八竿子打不着的工作”。

目前,小张的月薪仅有2000元,对于何时才能还完之前那笔高昂的“艺考账”,她表示迷茫。

艺术类企业面临人才荒

数据显示,全国1000多所艺术专业的高校每年培养30多万艺术类学生。但不少演出公司、音乐公司却仍为招不到优秀的艺术类人才,面临着尴尬的境地。

A8音乐集团是国家数字音乐基地,每年需要大量的歌手和词曲人。但面对市场上遍地都是的艺校毕业生,A8音乐集团资深音乐人朱布磊却无奈表示,能够被他们挑选出来的,有才华和实力的年轻人寥寥无几,好的音乐作品更是凤毛麟角。

朱布磊向记者表示,去年A8音乐成立布拉琪唱片公司,并开通歌曲征集平台,向社会、高校征选具有市场潜力的歌曲,最后在1.3万多首歌曲中,只选出130首,比例竟然只有区区1%,令人汗颜。

“作为企业,我们对高端艺术人才的需求不是量的问题,而是质的问题。”朱布磊表示,如今的艺术教育体系更像个倒置的金字塔,是艺术教育功利性、产业化的产物。高校吸引大批量的学生进来,但并不注意对专业素质的培养,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只是低端的艺术工具性人才,高水平、有创意的人才极少。

艺术,不是“砸钱”就能说了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悖论:一方面是艺术毕业生苦于找不到好工作,一方面是用人单位苦于找不到艺术人才。在艺考这个产业链条上,上游饱和,下游枯竭,原因何在?

其实,在艺考的千军万马中,真正是因为热爱艺术而报考的又有几人?长期以来,艺术考生多是半路出家,文化课学习差、专业素质弱,在考试之前,报名参加一些“速成班”、“冲刺班”,有些也能侥幸搭上艺术院校的班车。

但是,我国的艺术教育,又存在偏功利性、应试性,而忽略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无法在大学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毕业以后,这些艺术生又要花大代价去找工作,真正能得到认可的寥寥无几,更多的是被拒绝在艺术门外。

艺术,是个严谨的事,作为艺术生,应该注重实力的锻炼,而不是“砸钱”就能说了算。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