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教育部长:异地高考方案最多10个月公布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3-06 08:56:10 | 文章来源: 京华时报

 

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的教育部长袁贵仁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在10个月内出台,现在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此前,山东省已在全国率先突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将允许非户籍考生在山东参加高考。对此袁贵仁表示,教育部酝酿中的异地高考改革方案与山东出台的政策“思路上一致”。从去年1月起,教育部就在各省市展开方案调研、对接和征求意见的工作,现在已经到了最后一个时期,很快就会出台。

袁贵仁说:“我们鼓励各省市结合实际,尽快推出异地高考方案,有些省市确实存在难度的,教育部将具体协调。同时,异地高考也不意味着完全放开,而是存在‘条件准入’:一方面要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满足在当地工作等条件。”

谈及方案公布时间表时,袁贵仁爽快地表示:用不了10个月。

当天接受采访时,袁贵仁也正面回应了现在越来越多学生放弃高考、高中毕业就到国外求学的现象。袁贵仁说,这种情况确实在增多,原因之一是现在开放力度越来越大,更多中国家庭有能力送孩子到国外学习。他补充说,“我相信大家最终会选择中国的高等教育”。(钟欣)

改革历程

2011年3月10日教育部长袁贵仁在两会上首次表态正在调研“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方案。

2011年7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解决思路: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已经在城市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习,那么他们就有权利在所在城市参加高考。

2011年8月温家宝总理表示:“要逐步健全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由输入地政府负责;抓紧研究制订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输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2011年10月24日张千帆等15位法律教育学者曾联署致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呼吁“废除高考户籍限制”。

2011年10月29日随迁子女家长发布《异地高考“民间方案”》,建议各省区市以学籍取代户籍作为高考报名依据,允许非户籍居民子女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

2012年2月教育部在2012年工作重点中表示,今年将着手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办法。

典型案例1

回乡水土不服成绩一落千丈

今年年初,北京100多名家长来到教育部信访办,递交了他们收集的数万个全国家长签名,希望教育部能早日促进异地高考,放开高考的户籍限制。这一年多来,每个月他们都要自发来到教育部和各地的教委,询问该项工作的进展。

来自房山的何女士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现场就抹了眼泪。她来自四川广元,17年前在北京生了儿子,儿子从小就在良乡生活上学。可是到了中考的时候,因为意识到无法在北京高考。何女士只能辞职陪儿子回到广元,可是广元对于她的孩子是一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圈子,甚至连老师上课都经常用当地的方言。这一切彻底让孩子失去了信心,不仅因为水土不服,母子俩都大病一场,而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半年后,无奈的何女士只能带着儿子回到北京,“初中毕业的时候在良乡二中属于上游,而如今转到了普通中学,成绩已经跌落至倒数第二”。面对这样的成绩,孩子已经逐渐丧失了高考的信心,这让何女士非常痛心:“我的孩子就是北京生北京长,可就是因为这个政策,要和高考无缘吗?”

典型案例2

从小“不一样”心理影响更大

老家山东的小刘今年读初三,这个学期开始,她周围已经有五六个外地户籍的同学陆续转学回老家,而原因全部是无法在北京高考。其中有一个是她从小最好的姐妹,不仅是他们的班长,而且每个月的月考都是第一名。

小刘相对幸运的是,由于家境不错,被转入了北京一国际实验班,估计今后将通过出国避开高考。但是她最近每晚都会做梦,梦到那些离开她的朋友,梦到她们分开时无奈的眼神。据她了解,很多转学回老家的同学,都说念完初三就不再读书了。

她父亲最担心的是因此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从小,她们就会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北京孩子是不同的,小时候有不同形式的赞助费,现在老师又总会催她们尽早考虑以后的发展,慢慢就会有自卑心理。”他已经发现自己的女儿因为这一次的变故,开始变得沉闷。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