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两会”文化艺术旁听声

“两会”文化艺术旁听声

时间: 2012-03-13 09:04:35 | 来源: 美术报
教育 >

许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文化要大发展不要大跃进

“所谓大跃进,就是在发展文化产业时那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作风,不但违反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也违反了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因此文化要大发展不要大跃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

申万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副主席):建议设定“中国书法节”

在2012“两会”上,中国书协副主席申万胜单独提交了《关于设立“中国书法节”的建议》。他建议,把每年农历“三月三”(上巳节)设定为“中国书法节”。

冯骥才(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建议对干部选用建立文化考核机制

“建议相关组织与人事部门重视干部的文化素质、文化责任与文化自觉。在选取干部时,尤其是对主管地方文化工作的干部与负责全面工作的干部上,要建立文化考核机制,要检验干部的文化素养与文化观。”冯骥才提出。他认为,要实现文化强国,首先要有鲜明的国家文化形象、强有力的国家文化精神,这是一个文化强国的表现。其次,应该有一大批当代文化经典来支撑文化大发展。“我不赞成文化产品和文化生产的概念,文化是作品,文化是创作,不能生产。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塑造中华文明。这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不是一些空洞的概念组织起来的。”冯骥才说。

靳尚谊(全国政协常委):让艺术院团进入市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与往年有很大不同,今年国家明确地提出了文化改革的系列举措。”全国政协常委靳尚谊表示,“政府提出了正确的文化改革方针,其中提到的发展文化产业,我觉得就是要让艺术院团进入市场,文化产业只有进入市场竞争,艺术品的思想性才能上去。”

何水法(全国政协委员、花鸟画家):浙豫携手创办两宋院体花鸟画研究中心

何水法认为,两宋院体绘画结合了科学的观察与严谨的训练,可以成为当代中国画创新的根本基础之一。而深入研究两宋绘画离不开北宋都城开封与南宋都城杭州这两个昔日院体花鸟画中心的密切合作,因此郑重倡议豫浙携手,联合创办两宋花鸟画研究中心,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机遇。

在提案里,何水法详尽分析了两宋院体画的价值和复兴两宋院体画的现实条件,认为两宋院体绘画既有物质遗存,又有强大的精神个性与传承能力,在思想、表达、形式的诸个艺术核心层面依然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因而具备复兴的可能与现实条件。邀请两宋绘画创研领域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成立两宋院体花鸟绘画合作中心,建立学科规范和交流机制并付诸实践,重点选拔、培养两地青年人才,逐步扩大范围,推动两宋院体绘画申遗,提升浙江、河南两地国画家艺术水准与影响力,有益于未来的优秀文化传承。


言恭达(全国政协委员、江苏文联副主席):文化惠民要拓展“三送”内容

这次会上准备的提案涉及到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公共图书馆资源延伸到社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言恭达说,看到了文化惠民工程成效明显,老百姓是满意的。但是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光有场馆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提供丰富的服务,比如拓展“三送”内容,除了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还要送展览下乡,设立文化活动奖励基金。公共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院、文化馆、文化站实现免费,而免费进门不是关键,重要的是进去后还要有足够的内容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言恭达还提到,我们现在需要的不单是文化的标志性工程,更多的是软件,我们需要在软件、人才队伍方面,包括农家书屋方面如何进一步更新出版物,包括数字化的阅读,包括网络化的管理,包括功能的拓展等,只有这样,才能把农村的文化真正提高到一个高度。

杨澜(全国政协委员、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文化事业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

杨澜认为,文化,代表一个民族的性格,也塑造一个民族未来的性格,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因此,文化事业必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

在实践中,她发现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面临诸多障碍。比如博物馆的发展,如果光靠国家拨款等措施,根本是“此路不通”。她以国家博物馆为例,就算国家一年拨款2000万,这数额也根本满足不了博物馆增加藏品的需要,因为,“这2000万只够买张大千的半幅画。”还有一些民间博物馆,比如马未都先生的观复博物馆,虽然国家文件有税收优惠,但却没有具体细则,导致很多民营博物馆发展馆品的同时还得交税。更可惜的是,有些海外向国内慈善组织捐赠的用于慈善事业的物资,还必须要交进口关税,才能完成捐赠。因此,她建议,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来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公益立法。

茅威涛(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加强立法确保作者的合法权益

茅威涛建议,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权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加强立法,从法律上保护文化艺术作品,确保作者的合法权益。“尤值一提的是民间文学艺术,它是众多现代文化艺术作品创作的源泉,不断地被现代人再度演绎,但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规仍不健全,侵权问题时有发生,应该尽快制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条例。”她说。

何家英(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人物画家):要研究艺术规律、尊重艺术规律

何家英认为,在如今文化大发展的局面下,如何组织显得特别重要。他说:“不能做表面文章,不能一窝蜂,要把工作做扎实。应该用艺术本来的面貌,深入地研究艺术规律,才能实现真正的文化大发展。即我们的工作要研究艺术规律、尊重艺术规律,从而实现每个人创作的成果。”

林建岳(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丽新集团董事局主席):把千年文化带到国外去

“文化产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应该好好想一下怎么把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带到国外去,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得到有效、广泛的传播,就像好莱坞大片一样,每部片中都有本国的文化主旨。”林建岳说。

吴为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雕塑院院长):呼吁加强对海外艺术品收藏

“目前,相对于国外较为成熟的收藏制度,审视我国海外艺术品收藏的现状,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国家级收藏机构的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对海外艺术品收藏尚不丰富,中国美术馆仅有零星的国外捐赠,这显然与我们文化大国、文化强国的身份不相匹配。”吴为山说:“目前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不久,这给许多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西方的画廊和艺术家个体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难,仅从经济的因素考虑,现阶段是收藏西方典范之作的好时机。加强海外艺术品的收藏与研究有利于我们全面地在人类文化的创作中进行比较、互动,在比较中更清楚中国艺术的价值和未来发展的取向。”


丹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化发展应立足当地实际、量力而行

丹增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艺术作品创作、文化人才培养,都应立足当地实际、量力而行,在差异化和特色化中找到生存发展之路。如云南最大的资源是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就要注重结合这些特色。”

许钦松(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画院院长):中国应设立“艺术投资银行”

许钦松建议中国应设立“艺术投资银行”,他认为,很多画廊无渠道融资,流散在社会的资金又没有渠道投资艺术品,因此,设立这种银行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画廊与评论家、画家建立契约关系并达成长期合作模式。

金铁霖(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文化建设也需要下基层

金铁霖说,去年开始新闻界在全国广泛开展“走转改”活动,效果很好。他希望文艺界相关人士也能更多地下基层,“去基层了解文艺界的基本情况,还缺什么,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和提高。只有这样文化建设才能抓到点上,也才能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柴宝成(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宝成集团董事长):让地下文物合法化

尽快修改文物法,从法律层面明确:允许现阶段“地下”收藏的文物市场流通。市场化是对文物最好的一种保护形式!“文物本身并没有对错,无论是在国家博物馆还是在民间"地下"收藏,都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如何有效保护,才是当今重要的议题。”柴宝成对当下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中一些问题深感忧虑。

苏士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会长,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文物鉴定应该上升到立法层面

尽管收藏圈“水很深”已经成为了某种传统,但是,“水深”没问题,“水浑”则不应被一直容忍下去。这次“两会”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会长、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苏士澍对文物价值评判议题高度关注。

“文物鉴赏,文物流通的领域里鱼目混珠,真专家、真学者不愿意出来讲,二三流的人出来就胡说,说了以后也没有人评判。这样的话就无限地炒作,不是以文物的文物价值为最高标准,而是以这个文物能卖多少钱为最高标准,这就错了。”苏士澍表示,“目前文物局没有这方面的一些约束,也没有条例,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要这样去做才行,加强管理,而且要立法,现在还达不到立法,起码先有一些条例,逐渐逐渐有法的概念就成了。”

赵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文物法应加入对民营博物馆的规范

赵丰的观点是文物都是人类的,也是大家的,无论它现在是被国家保管还是在个人手里。“每个人都要有文物保护的意识,即使文物在个人手里,个人也不能随便销毁、损坏它。就像在国外,如果你住的房子是一栋古建筑,那么维修的费用就要你自己出,你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去修葺、维护。”

“在我们目前的文物保护规范中还是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说捐赠,许多博物馆里的藏物都是通过捐赠的途径获得的,虽然我们有规定会对捐赠的个人或者企业有免税优惠,但操作起来太复杂。”赵丰解释说,比如捐赠免个人所得税,但实际上是个人的工资都是先上税的,也不清楚怎么去退,就显得很麻烦,“所以这方面的规定最好能再简单、易操作一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