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术热点——毕加索的东西说不定是随手勾的
广州日报:这两年艺考的热点问题很多,您对艺考的火热现象有什么看法吗?
方增先:现在的美术考试,听说是每个考生发一张照片,比如一张石膏的照片,然后根据照片来画。真石膏有一个缺点,因为不同的角度,有些角度比较好画,有些比较难画,因此有很多家长有意见,觉得难度不同。现在为了摆平群众,就换成照片,这完全是错的,抄照片,跟眼睛看,是两回事。画一个石膏,或者一个人,放照片是没意思的,就是要看人,直接看人是最生动的,理解的角度也不同。
广州日报:现在的艺术生有一些是因为高考成绩不过关,没法上重点或普通高中,所以“退而求其次”来考艺考,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方增先:现在的考生,几千人加在一起的艺术素质,都没有当时的那批学生好。原因很简单,现在的考生都有发挥长处的地方,有的搞物理,有的考化学或者数学,各个方面都可以去,干嘛要挤到画画里来?所以美术专业不大有人才出现,都被分掉了。说难听点,艺术是学不好的,艺术,就要有天赋,认为艺术可以学起来,不要天赋,这是笑话,根本不可能。
广州日报:您曾说现在的展览,中老年艺术家参加得太少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
方增先:到了老年,还能浮在上面、有名的人不多,那几个人大家是不会忘记的,还是会邀请,其他第二流的艺术家就被忘记了。实际上这些不属于“尖子”的,也应该被邀请,这些人在表达生活和想法方面,不仅仅只有技巧,应该让他们经常出来才好。但是现在都不大看见了,被淘汰了,很无情的。当年跟齐白石风格一样的人多着嘞,在北京有一个学齐白石的人,画得很好,你看我现在连他的名字都记不得了。
广州日报:从事国画创作几十年,如今您对国画的理解是什么呢?
方增先:从艺术的表达来说,在绘画里面,最有处理空间的就是中国画。可以很粗的线,可以很细的线,也可以一个点,可以水墨浸染,什么手段都可以。所以它可以搞得很复杂,很有分量、很厚重,也可以几根线,非常简单。油画在中国有一定的基础,从法国从苏联传承过来,但是像毕加索那种,在中国搞的人没有做出分量来。虽然只是简单的几根线,但显然这里面有很讲究的结构关系。毕加索的东西,你讲他一定有什么想法,都很难说。因为他后来有名了,大家老是讲他这个了不起了,那个怎么样,其实也不一定,说不定是随手勾的。
方增先,1931年生于浙江兰溪人。历任浙江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上海美术馆馆长、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被收藏。代表作有《粒粒皆辛苦》、《说红书》、《孔乙己》等。出版有《方增先人物画集》、《方增先画集》。专著有《怎样画水墨人物画》、《结构素描》、《人物画的造型问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