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德江
多年来,由于历史原因,学校体制和社会需要,高等美术院校的基础素描教学一直沿用或基本沿用的仍然是前苏联契斯卡诃夫的“写实性”素描教学模式。不可否认,在此教学体系下,培养了大批素描基础扎实、写实能力强,造型素质较高的美术专门人才。直至今日,其体系中许多合理有效的因素仍在发挥着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此“教学模式”日渐显示出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的单一、观念的“程式化”、忽略个性与创造力的培养、偏重技术忽视艺术规律教学的倾向等方面。使学生在写生中容易注重“看”到的“因素”和头脑里固有的“写实模式”,造成多数人的素描作业缺乏表现深度和感受性,显得形式空洞、乏味,缺乏鲜活感。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王克举的素描教学方法则不同,他在严格引导学生认识“写实 造型”的各方面因素,教给学生表现物体的技巧,传授“纯粹”的写实原则同时,也把艺术的规律教给了他们。王克举教授站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度去诠释线性透视规律,光影、明暗规律,人的造型规律,人体运动规律,抽象造型规律,去遵循对比和呼应的原则、变化与统一的原则,强调整体意识和节奏、韵律表现的培养,使学生大脑里不仅仅只知有形体、结构、明暗关系,线条的排列和空间层次,而更知有“趣味”与“神韵”,以及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实际上,王克举教授的素描教学强调艺术的表现应带有鲜明的主观性和感知性,它不可能原原本本地去再现自然的所有方面,而只表现能够显示物象个性特征的可视形象,强调充分利用画面中的抽象因素并巧妙地隐藏于画面结构之中而不露痕迹,使得具象的“写实性”素描在艺术处理和表现手法上有着广阔的领域,也使得“写实性”素描训练成为一切造型艺术发展的基础和本源。
王克举教授对素描教学的研究和追求,依靠的是实实在在的一点一滴的研究,一点一滴的积累,从不懈怠,才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境地。“功到自然成”,看他的素描,轻松自如,一气呵成。它难能企及的特色,首先在于素描作品的整体性,整体性是基础训练的出发点和归宿。艺术创造何尝不如此。我们看到他的每幅作品,有长期性与短期性两类,手法也各有不同,有的以明暗为主,有的则以线为主,有的具象,有的抽象,有的写实,有的夸张,但不管采取哪种手法,他的每幅作品均为浑然自成的整体。整体性也可以理解为虚实观念。我们也看到,由于王克举教授能准确地运用虚实处理手法,才十分自由地发挥虚实表现的力度。这样做,不仅提高了艺术表现的真实性,更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使作品自然地区别于一般的习作,而步入素描艺术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