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现东巴神韵 ──专访至高美术馆画家和向东

时间:2009-12-30 15:54:37 |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杂志

艺术家>和向东>相关报道>

生活于中国云南丽江的纳西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文化底蕴深厚、魅力独特的少数民族之一。纳西族人民善于吸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如喜马拉雅周边的巫术、藏传佛教、道教乃至印度婆罗门教、古波斯文化⋯⋯并与本种族文化融合杂糅,而形成独特的东巴文化;与世界许多民族的古文化一样,东巴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

日前,以“印象•心经—纳西象形文古国之记忆”为题的《和向东现代油画艺术作品展》在北京至高美术馆举办,这也是纳西族青年画家和向东首次举办的个展。展览集中和向东始自2000年至今探究纳西文化所创作的绘画精品。画家借助东巴经卷中各种形象与文符,通过油画的形式,以当代的思维观念和审美意识,对原汁原味的纳西文化进行了现代性的演绎和表现。和向东的作品充满神秘、古朴、深沉、典雅的气息,颇富厚重的历史感,生动地再现纳西族人民智慧创造的东巴文化神奇迷人的风采。借展览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和向东先生。

记者:您如何对东巴文化萌生兴趣并倾力其艺术创作的?

和向东:我是纳西族人,生于云南丽江古城边一个乡村,我的纳西名叫余嘎若。我自小喜爱画画,但那时农村小学和中学都无美术教师,只能自己涂鸦。考大学时,我报的是艺术设计专业,却未通过专业考试。于是我到过昆明和北京短期学画,后来我便在丽江一家民族地毯厂搞设计。当时,我的文化课成绩可考上任何普通大学,但我心怀远大的艺术理想,决心一定要就学于艺术院校,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浙江大学艺术设计专业。

学画和在地毯厂工作的那几年的丰富社会阅历,对我人生发展影响很大。尤其在地毯厂搞设计时,一个外国人以5000美元买走一小幅纯羊毛挂毯,只因挂毯的图案是东巴象形文字。这使我感触很深,切身体会到民族文化的艺术价值及作为纳西族后代应尽力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

记者:说到民族优秀文化,请具体介绍纳西族文化的特点?

和向东:谈及纳西族文化特点,首先得谈东巴教。纳西族的东巴文化源于东巴教,属原始宗教文化。东巴教始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神灵崇拜。原始社会,人们分不清自然与人的差别,便将自然人格化,创造一系列天神、星神、风神、山神、水神、火神等,并衍生祭拜众多自然力的活动。伴随原始人抽象思维力的增强,祭祀对象随之增加,如祭畜神、药神、五谷神等。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的结合,最终成为多神崇拜。据悉,东巴教有2400多个神,堪称世界多神崇拜的典范。虽然很多民族都有原始宗教信仰,但唯有纳西族拥有数万卷的古老经文,为其信仰的记载;东巴教因此成为人类文明的奇迹⋯⋯

而从东巴古籍《创世纪》的记载,今人可见纳西族鲜明的民族特性:“我们是开天九兄弟的后代,我们是辟地七姐妹的后代,我们是白海螺狮子的后代,我们是大力士久高那布的后代,三只牛腿一口吞,三升炒面一口咽,一天能跨九座山,一夜能越七条江,是所有会杀人的人杀不死的种族,是所有会敲人的人敲不碎的种族⋯⋯”这是纳西先民向天地神灵发出的宣言。纳西先民与生俱来的英雄气概,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扬光大,终于构成其民族性格的内在品质。

此外,东巴文化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及人的本真状态。上万册的东巴经书,其中相当部分的内容是教导人从善嫉恶;纳西族的历史从来是自立而不自闭,自强而不盲动,继承传统不恪守陈规,在创新中体现求真与务实。

这便是我对东巴文化特点的高度概括,纳西族人民创造的“纳西精神”,给我以深刻的影响。正是“母体文化”的基因,潜移默化地造就我的“纳西性格”—勇敢追求,坚持不懈,无拘无束,心态平和,真诚直爽⋯⋯之所以在物欲横流和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我能够甘于寂寞,执著于东巴绘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概因民族性格使然。

记者:你怎样艺术地表现古老神秘的东巴文化?

和向东:我不是专门研究纳西族文化的学者,我只想以绘画的形式诠释东巴文化。

不同画家的绘画语言不尽相同。一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有学院背景的中年纳西族画家,创造了现代东巴画派,使古老的东巴艺术焕发生机和活力,他们的绘画以古朴、神秘、浓郁的民族特色,引发国内外美术界关注。我是上世纪70年代后出生的纳西族画家,我的学历和经历受学院派影响较小,因而更多地是以设计师的视角和思维进行创作。于是,东巴经卷中的文字、符号和纸牌画、木牌画、卷轴画⋯⋯成为我创作的对象。借助东巴经卷中浩繁的涉及文字学、宗教学、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美学、法学、绘画、舞蹈、音乐及天文、地理、动植物、农牧、医学等各学科的古文字符,以既写实又抽象且具装饰性的表现手法,展现原汁原味的纳西文化,给人以神奇、深沉、玄奥、古朴、美丽及历史久远厚重的印象—这就是我的绘画语言。

以我所创作的《痕迹系列》《东巴圣典系列》《东巴秘笈系列》的绘画为例,我有意渲染“松香竹韵”、“烟渍斑斑”的原始印象,以营造“深沉玄奥”、“典雅高贵”、“古老神秘”的基调和氛围。这些作品中的“形象符号”,直观而写实地向人们展示东巴文化原汁原味历史造型,既有“印象”形式,又有“抽象”韵味,充满纳西族东巴文化气息。同时,我借助平面构成原理,对众多原始符号再度进行并列、分割、叠压、对称、穿插等造型处理,使画面更具装饰性。总之,我的作品有时刻意追求破碎、古旧的效果,追求古老文明的历史感,使今人直观地切身体验古氐羌后裔的智慧,看到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在现代社会依然灿烂辉煌,因而更想了解东巴文化、纳西文化。


记者:文字怎样成为了你艺术创作的对象?

和向东:翻开历史,战国时期, 纳西先民就带着黄河、长江源头中华民族的童年故事,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向南迁徙,至横断山脉深处 找到这块冰峰耸立、金江环绕的乐土—金沙江。在漫长的历史中,纳西族人根据生活需要,创造1400多个单字,有的指涉一事一物,有的表示一整段传说或故事。其文字创造者,既无理论依据,也无良好的绘画基础,纯粹依据想象力及大自然赐予的财富—日月星辰的启示,创造这套与当时社会需求同步的符号—图画象形文字。更令后人惊讶的是,东巴图画象形文字是当今世界仅存的仍在使用的古老文字符号,现代的老东巴和专家仍然能够书写和朗诵,因而被称为“活的象形文字”,不失为古代人类的活字典。可以说,东巴文字就是东巴文化的灵魂。纳西先民以原始宗教创造的象形文字,编制一系列经文典籍、神话、诗词,涉及生命创造观、世界来源观、人类生死观、自然生态观、天文地理观念⋯⋯由此可见,东巴文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每个东巴文字都是一幅极美的绘画⋯⋯

记者:作为以纳西族东巴文化为对象进行创作的画家,你在北京的工作生活,显然脱离了你的民族文化环境,如此矛盾怎样解决?同时,怎样使你的绘画获得市场认可?

和向东:1998年我大学毕业,放弃了可以在昆明一所大学任教的机会,来到北京。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背景和多年从事平面设计的经历,使我的创作不受束缚,画起来自由舒展;但讲究装饰趣味和形式感的现代设计美学却始终影响我,甚至使我把创作当成设计来完成。我的绘画主题和素材来自古老的东巴古籍。在京的10年,尽管我脱离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但并不影响我的创作,因为我以大量时间阅读很多相关书籍,且每年回乡之际,我也不失时机地拜访老东巴和专家学者,收集创作素材。北京,作为国家政治文化的中心,始终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得以观摩各种展览,领略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思想建树,这一切均使我的人文视野大为开阔⋯⋯

一个偶然机会,我得以结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至高美术馆长林青先生。这位美术评论家、策展人、画家兼实业家,3年前为我提供一套西三环边的工作室,使我得以更加安心绘画创作。 

说到使市场认可,我考虑的不多。我认为,当代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和艺术品价值无法等同,市场价值不等于艺术品的价值。我始终相信,“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艺术家有责任、义务用中国的语言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作为其艺术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艺术创作像修行者一样,必须虔诚。我更看重创作中的快感和愉悦,并不在乎能否得到社会认可。我的“纳西性格”使我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选择的从艺道路,我画画出于内心的喜欢,跟是否成名或作品能否卖好价无关。

当然,我也非常现实。在获得市场认可前,养家糊口我也要兼职平面设计,在不影响艺术创作的前提下拿出小部分时间画受市场欢迎的画,以解生计。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以画养画,自己成为职业画家。

记者:你对未来有何规划?

和向东:未来的规划非常具体:继4月16日北京至高美术馆我的首次个展之后,年内我将先后在798艺术区及赴德、日、韩等国家举办个展;明年底在中国美术馆推出我的《记忆中的纳西象形文古国》个展。此系我第一阶段规划,是对之前的总结和展示。之后,我计划到中央美院油画系高研班深造,然后以约2~3年的时间创作一批以环保为题的系列作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东巴古籍和民间信仰的基调,也是纳西族古典文化艺术的审美范畴,《东巴经》中的“祭署”仪式、纳西生命归宿观、纳西民间的古老挽歌⋯⋯无处不见纳西先民“人与自然同体合一”的理想。我希望从中挖掘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创作系列专题作品。更远的打算是,10年后我将回归自己最初的本意,继续艺术创作的同时,从事艺术学理论的整理和研究,从比较美术学的角度研究东巴艺术,最终完成《纳西族美术史》。

采访结束,和向东──率真而有追求的纳西青年画家卓而不群地立体起来,他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对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对东巴文化的深刻领悟⋯⋯令人肃然起敬。正是有了如和向东一样的有理想、追求、敢担当的众多艺术家,纳西东巴文化才得以传承且光华依旧。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