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观点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中国的当代艺术展如何“走出去”?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4-02 10:37:39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


上海美术馆组织的当代艺术赴日本展览现场,日本国会众议员、外务省大臣官房参事官及日本多家重要美术馆馆长等出席了开幕式,展览也受到当地观众的欢迎。日本的很多观众都对中国当代艺术表示出非常惊讶,因为这些作品与他们之前所了解的中国当代艺术有天壤之别。
 

  2004年之前,上海美术馆与国外艺术机构的合作交流,重点还是在引入国外优秀艺术作品方面,这样的交流在2004年中法文化年上,上海美术馆与中国美术馆共同承办的中法政府间文化交流项目——“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达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与国外合作的日益深入,同时在国内经济实力日益雄厚、文化氛围越发浓郁的环境下,美术馆的从业人员传播中国当代文化的自觉意识也在逐渐强化,因此,当中国的文化“走出去”战略业已成为可操作性政策之时,我们深受鼓舞。

  从2002年开始,通过政府交流项目和自主策划交流项目等途径,上海美术馆先后举办了“东+西——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赴维也纳展”;2002年“汉堡上海周”活动举办“海上风——上海当代美术作品展”;2004年作为中国与爱尔兰两国互办文化节系列活动项目之一,在爱尔兰举办“龙族之梦——赴爱尔兰中国当代艺术展”;2008年,又分别在意大利拉斯佩齐亚举办“中国新视像——来自上海美术馆藏中国当代艺术展”,在日本东京举办了“上海美术馆collection1979-2007展”;今年上海美术馆策划的“果冻时代”10月至11月将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馆及安特卫普当代艺术馆展出。该交流项目是上海与安特卫普友城交流的项目之一,同时也被列入今年在安特卫普举行的“欧罗巴利亚节”活动内容。

  与国外美术交流活动逐步增多的进程中,我们对交流中如何传递当代中国文化的价值判断进行了很多思考,尤其是“走出去”的当代美术交流项目,更看重对中国当代美术真实状况以及对中国当代美术主导精神的呈现。“走出去”的口号对美术馆提出加强合作交流的要求,不仅是在交流频度和规模上的拓展要求,更是对如何交流、交流什么的更高期望,从深层面来看,就是最大限度地提升美术馆整体业务水准的要求。一段时间以来,美术馆的中外合作交流,和其他领域的国际交流情况相似,引进多于输出,民间交流多于官方交流,对外部的参考借鉴多于对自身的分析梳理。同时,对何为“当代艺术”概念的片面认识直接导致当代美术对外交流项目偏重先锋、探索的艺术范畴,国外众多观众对中国艺术的了解还来自于非主流的中国艺术推广和一些国外收藏家的有限推介,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外观众对当代中国文化特别是当代美术的误解。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在策划对外交流项目中,越来越多地关注如何呈现中国当代美术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一方面从中长期规划角度,考虑策划不同类型的艺术展览在未来一个阶段逐个走出国门,从而较为全面地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状况。为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有选择地把不同类型的成熟展览进行打包,作为对外交流项目的储备,向国外相关机构进行推荐。“果冻时代”正是在这个理念下形成的第一个对外交流储备项目,在今年赴比利时展出前,我们已经在2008年将此展在台湾地区进行尝试推介并展出,为今后此类展览的对外交流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在符合条件的展览项目中,对作品的选择和梳理也更注重中国当代美术的客观全面。在2008年,自主策展赴意大利拉斯佩齐亚举办的“中国新视像——来自上海美术馆藏中国当代艺术展”和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上海美术馆collection1979-2007展”中,对作品的筛选依据着重于近20年来中国当代美术多元发展的线索,从历史脉络、作品类型、表现主题等多个方面着眼,在现有馆藏的基础上力求客观全面地展现新时期中国艺术的蓬勃发展,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取得了较大的影响。拉斯佩齐亚市的市长亲自参加了赴意展览的开幕式并致辞,当地多家媒体积极进行了报道。拉斯佩齐亚市以及周边如米兰等城市的观众在展览期间热情前来观摩,对中国的当代艺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赴日展览上,日本国会众议员、外务省大臣官房参事官及日本多家重要美术馆馆长等出席了开幕式,展览也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意、日两国的很多观众都对中国当代艺术表示出非常惊讶,因为这些作品与他们之前所了解的中国当代艺术有天壤之别。

  当然,经过这些年的对外美术交流实践,我们认为对美术馆而言,要做好对外美术交流工作更为重要和迫切的是,在美术馆学术建设中必须把视野放得更宽,要从整个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状况的层面,分析、梳理、总结代表中国当代文化价值判断的当代美术发展脉络。近三十年的国内美术创作越来越繁荣,无论从思想内涵到表现形式,还是从风格面貌到技巧手法,都前所未有地丰富多元。如果我们的学术研究缺少对这样一个庞大研究对象的总体把握,没有能力从中梳理、总结代表中国文化价值判断的当代美术线索,那么“走出去”的当代美术交流也只能流于表面或者片面。

  随着国家对外文化交流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当代美术的交流水平自然也会有更高要求。我们相信,通过梳理中国当代美术脉络,不断提高把握中国当代美术内在文化精神的能力,同时积极保持与国内外艺术机构的合作互动,一定能够做好向世界各地的合作机构和美术馆持续推送出自行策划的代表中国当代文化精神的优秀作品,为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的“走出去”工作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上海美术馆党政办主任)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沉浸在艺术之中的孩子成绩更好
· 形式主义还是现代主义:80年代的中国抽象绘画
· 以美育代宗教
· 中国80年代抽象艺术的使命和目标不同于西方
· 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对绘画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