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观点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陶宏的佛像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7-21 15:24:47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王文章
 
 
佛像绘画在我国有久远的历史。范晔《后汉书》记载:“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像焉。”《后汉书》是可靠的历史资料,虽然近代以来有的学者认为此书只是把汉明帝求法当作历史传说而非历史事件记录,但也不完全是捕风捉影。另据《魏书•释老志》所记:“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这“画迹甚妙”的佛图,虽然不仅只是佛像,肯定也包含了佛像。到魏晋南北朝,随着佛教的发展,佛教艺术也大为盛兴。今天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历史遗存的佛教壁画,仅敦煌莫高窟就有45000多平方米。据史料记载,中国人画佛像,最早为三国吴人曹不兴,此后从西晋卫协到唐代吴道子、王维等都善画佛像。佛教是外来宗教,佛像的绘制自然也应受外来艺术特别是印度艺术的影响,但至唐代,已基本是表达中国人审美习惯的中国绘画了。
中国画从佛教中吸收了不少的思想和艺术的营养。《唐书•王维传》描述王维的画“山水平远,绝迹天机”,他的画和诗都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中国历史上很多著名画家及至清代四僧,追求的绘画境界都与禅学崇尚的清静无为思想相关。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是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过程中,经过移植与融合,顺应与同化才发展起来。佛教史上很多高僧倡导儒、佛、道的融合,康僧会主张“儒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训”。东晋南朝的名士把般若学和玄学相结合,就是把佛学和老庄相结合。唐宋都有不少高僧主张三教调和融合,宋代天台僧人智圆,自号“中庸子”,主张儒佛合一,三教同源,提出“以宗儒为本”、“修身以儒,治心以释”。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纳和融合,使之尽管与儒、道在生死观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最终也成为中国文人可以从中寻求精神寄托也可以借之表达思想情怀的载体。中国文人的佛图和佛像画当是如此。因这一题材的绘画与思想精神的紧密联系,作者绘制中的倾心倾情成为一种必然。我们可以看到佛像这一单一题材绘画的万千情态,都表达的是作者深入的感情体验的微妙变化。但因为“佛”像这一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约定俗成,如果画成万千形态,就不大可能被人们认同。所以,佛像绘画的以形写神与形神兼备,就成为画家追求的境界。
1   2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陶宏艺术展呈现“佛国的微笑”
· 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
· 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
· 触地印宋冠佛像
· 彩绘释迦牟尼佛像
· 中国古代佛像精品在港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