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观点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画中有话新中国美术的视觉表述与历史书写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8-24 08:48:28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潘欣信

借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纪念的东风,美术界对于新中国美术经典作品的回顾展示活动纷纷举办,为人们通过艺术图像了解历史、追忆过去,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也为我们认识美术图像的历史文献价值,提出了有益的启示。

新中国六十年美术发展的历程中,流传至今的众多美术作品,作为一种历史留存,实际上已经成为具有历史价值意义的“视觉”文献。从这些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生动直接地发现已过去时代人民的生活状况、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

历史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材料来建构过去的世界,在传统的历史学研究,尤其是在古代史的研究中,更多地依赖于文字性质的史料,而对遗存的美术图像的价值注意不足,或局限于被用作“图说历史”的插图。甚至形成了美术史研究关注美术图像材料,历史学家处理文字材料的分工,导致美术史就是图像史、艺术风格史,历史则是基于文字资料的人物史、事件史。“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大展”、“珍藏的记忆——新中国60年经典宣传画展”等美术展示活动,所呈现给我们的生动画面告诉我们,对于认识过去六十年新中国的社会发展,美术图像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文字记录,这应该成为美术史论研究界察觉的问题。

通过展览所梳理的新中国六十年来的经典绘画作品,我们可以发现,画家通过对时代事件的视觉记录中,完全可以看到过去生活中,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人们的生活状况、精神追求。新中国六十年的经典美术作品中,有许多展现了画家对深入乡间,对于普通劳动人民描绘的热情;对于毛泽东等领袖艺术再现的热情;对于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风土人情关注的热情。国画、油画、版画、宣传画等众多不同的美术形式,展现了图像再现历史的丰富性。这既因为党的方针政策的鼓舞,也是艺术表现新领域的拓展。并且,随着大量印刷和传播推广,在广阔的社会空间中,对于人们具有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和美术普及的双重影响。

美术画面作为历史中人们的创造,它必然蕴涵着有意识的选择、设计和构想。无论是它对主题关注的变化,对色彩的选择,形象的想象、设计安排,在那些看似无意或随意的想象背后,恰恰包含着艺术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当美术评论正视艺术画面再现历史这一特征,美术图像的视觉表述与历史生活的关系才能更加生动。从“到民间去”的文化艺术运动,到新中国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方针,新中国美术在历史大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新的历史洪流,实现了由少数贵族独享的艺术,到 “为人民的艺术”的延伸,为中国美术发展带来了新气象,也形成了新中国美术不同以往的新特征。如“新中国美术中的毛泽东诗意画”、“反映劳动人民,讴歌新风尚”、“少数民族美术题材的发掘”、“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发展”等等,承载了新中国六十年历史记忆,也组成了新中国六十年美术发展的辉煌成绩。


沈家琳 做共产主义接班人 110×90cm 1964年


哈琼文报 毛主席万岁 104×76cm 1959年


钱大昕 争取更大的丰收献给社会主义 82×57cm 1958年


李慕白 金雪尘 女排夺魁 75×50cm 1982年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Carsick Cars主唱张守望:一直在路上
· 悲喜混酱剧《N小时》第2部依然“栋笃笑”
· 《浮士德》进京 众明星“迎驾”
· 北欧最强金属乐队博多之子09北京音乐会将举行
· 舞台喜剧《爱的蹦极》瞿颖恋上“楚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