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观点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当代艺术VS“大卫综合症”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8-31 16:14:11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黄鼎

前几天曾经粘上20分钟到新浪博客,后来想,还没有刊发,是对采访记者的不尊重,于是删除了。以下为今日出版《贵州民族报》文化版记者王奕洁小姐的采访(原始稿),很认真的采访,很直白回答,也许会得罪一些朋友,但今天还是粘出来,与大家共享。自做主张给他起了如下名字——

当代艺术路在何方--中国呼唤“大卫综合症”

记者:据英国《星期》周刊的估算,2005年至2006年间,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升幅达983%,而8月7日《2009春季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价格整体缩水,其中油画及当代艺术价量齐跌,当代艺术名家张晓刚、刘小东、王广义等的作品下跌幅度都在四到五成。您认为产生这样巨大反差的原因是什么呢?

黄鼎:产生这样巨大反差的原因是当代艺术炒作的因素较明显,并非真正的市场需求,以前我说过在在近现代和古代书画方面:市场是肥肉,造假是苍蝇,看见肥肉,苍蝇自然是一轰而上。那么,不客气的说,对于当代书画的虚高,不仿说是市场是肥肉,炒作是苍蝇,因此常常有一些当代书画家在作品拍了天价后并没有很欣喜:因为他们的作品原始价并不高,而是让那些专业的机构拿去了绝大部分利润,因此一些业内人士不无忧虑的说,有炒作就有冷落,一些原来艺术质量不错的作品有时暂时会被淹没。

记者:现在国内一些拍卖行在2009年降低了当代艺术品的拍卖频率,有些甚至取消了当代艺术品的拍卖,不少业内人士评价当代艺术“泡沫挤尽”,您是否同意这个说法?

黄鼎:不太同意,因为我认为距“泡沫挤尽”还有相当的距离,所以当代艺术市场还会持续下跌。在下跌的同时,艺术家在低谷期潜心提升艺术质量,势在必行。

记者:您认为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代艺术的状况?对于现在当代艺术“泡沫挤尽的情况”,应该用什么心态去看?收藏家应该怎么做?艺术家应该怎么做?广大群众又该怎么做?

黄鼎: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代艺术就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的态度。这中间首先包括了艺术家自身对当代艺术现状的清醒和冷静,更包括收藏家出手时的理智和冷静。总体来讲是应该用理性的不跟风的心态去看。收藏家应该先观望而不是下手买进;艺术家应该坚持自已的艺术理念进行创作,也不要跟风式创作;广大群众则要按艺术价值观作审美判断,做到不人云亦云,可能读者要问了,怎么能做到不人云亦云呢?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群众能有一些基本的审美鉴赏能力,有属于自己的审美判断。

记者: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价格整体缩水,但是却有很大的攀升,艺术市场的价值是否需要重新定位?

黄鼎:与当代艺术相比,近现代书画和古代书画的价格相对较符合市场规律,因为近现代书画和古代书画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沉淀下来的多是货真价实的名家作品。而当代艺术作品价格整体缩水,说明现在没人或较少人敢要了,为什么,因为不知将来这些“水份”该由谁来承担。还有,艺术市场的价值论,我一直有一个自己个人的观点与大家分享:艺术一定要超越时代,那种只为当下的艺术是不会长久的,不知这是否可以称之为定位。

记者:谁都明白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当代艺术,但中国当代艺术的方向又在哪里呢?能谈谈您的想法或者预测一下吗?

黄鼎:是的,我们非常期待中国有自己的当代艺术,无数艺术家也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方向一定要在坚持自已民族审美的基础上,适当吸收外来文化进行创作,而不是全盘西式的艺术创作。

记者:当代艺术究竟在中国的艺术发展中间扮演着z怎样的推动和积极作用,有着怎样的价值?

黄鼎:不可否认,当代艺术对现在中国的艺术发展有积极的启发作用,它使现在中国的美术创作的题材与风格更加多元,带来的变化之大、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比如,在中国古代时如凡高的向日葵之类题材是不可能进入文人画中的,在古代绘画所能表达的更多是一些象征性的“主旋律题材”:比如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但是齐白石等人打破了这一约定俗成,从他开始就大量地画白菜、萝卜甚至一只小知了,这些寻常题材开始登上绘画领地。到了当代艺术,更是百花齐放,不再受政治和主旋律的约束,心有多大,笔就有多自由,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也让我们欣赏到了前所未有的不同视角、不同手法、不同思想在美术上的表达。

记者:您认为艺术的感动人之处在哪里?什么样的艺术品最能感动您?

黄鼎:我们知道艺术赏析课上我们常讲的艺术的欣赏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令人愉悦的感官享受,第二层次,打动心灵的情感共鸣,第三层次,直击灵魂的理智升华,但三者一定是相辅相成的。艺术感动人之处一定是在思想与情感表达的深刻性上,最能感动我的作品是表现手法新颖,思想内涵深刻。

记者:您最欣赏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有哪些?

黄鼎:作为一名书画艺术工作者,让我欣赏后激动的作品有很多,比如傅抱石、黄宾虹,陆俨少、李可染等大师的作品,常常使我在半夜起来欣赏后久久不能平静。

据报道,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刚创作好在意大利展出后,陆续有参观者在大卫像面前有全身颤抖、手心冒汗、失去知觉等症状出现。后来调查得知:《大卫》等顶尖艺术品具有令人眩晕的魔力,若观者素有深厚的艺术底蕴且“过度”接受了艺术之美,便会引发以上症状,这种症状被定名为“大卫综合症”。坦白说,对于当代艺术作品,我也希望能遇到像《大卫》这样震撼人心的作品,虽然在目前还没有见过,但我相信将来一定会遇到。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朱青生:中国当代艺术面临转型
· “2009北京798艺术节”澳门周 、「Olá Beijing! 澳门当代艺术在北京系列活动」总策划邝华欢发言
· 当代艺术的命门在哪里
· 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西安骨子里有股开放劲
· 汪建伟:当代艺术需要“发现” 更需要重新理解“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