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观点

当代美术创作研究的不足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2-05 17:39:40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在全面展示五年来当代中国美术创作成就的同时,还举办了当代美术创作论坛,这是全国美展在整体结构上的一个变化,通过论坛“分析中国美术创作现状,探讨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前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美术创作”。这项活动自2月公开向全社会征稿之后,截止到9月底,共收到各类论文412篇。就总数而言,这个数量不算少,可是在参与的作者之中,国内有影响或稍有影响的理论家几乎是集体缺席,无疑,这会影响到整体的质量,也在专业范围内影响到这一活动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则说明组织工作除了公开征集之外,还应该广泛发动,重点征集。如果不能保证其学术质量,那么,空有一个与全国美展配套的活动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当代美术创作论文的筛选,第一步是去掉不符合论文规范和内容要求的论文,这就去掉了一半,剩下211篇。经过评审委员会组织的通讯评审,共评选出86篇提名参加终审的论文。最后经过11月30日的评审会议,评选出48篇入选论文,这个数字并没有达到原计划的60篇,根本原因还是个质量问题。分析其中原委,理论家不关心当代美术创作是其一;而投稿者大多数是从事各类美术创作的美术家,他们在总结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水平实在有限,则是另外的原因。按理说,理论家不关心当代美术创作是说不过去的,尤其是近年来培养了大批的学习或研究美术史论的博士、硕士等等,史论家队伍是空前壮大。有了强大的队伍,却出现了研究上的不足,这一方面说明了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近年来美术评论方面的问题。美术评论的市场化和社会化,使得评论工作成为服务于美术家个体的一种工具,而对于全局性的、针对性的关于当代美术的创作的研究,则显现出了新中国以来的荒芜期。这种建立在社会原因基础上的美术创作研究方面的缺失,与非常忙碌的美术理论家们,形成了需要反思的对照。新中国建立初期受制于美术政策,关于美术创作倾向性问题的批评往往带有指导性,所以,具有不同寻常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影响。现在失去了这一功能,批评的个人化就影响到对于整个当代美术创作的研究和评论。

回到“创作论坛”上来说,这次在组织工作中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评审制度,包括评选标准、评审办法、评审程序、评委守则,就连在评选现场不能接听电话都有明确的要求。在评选委员会之外,还建立了监审委员会,“阳光”评审机制保证了公平、公正,是值得称道的,也是值得许多权力机构效仿的。多年来,关于各类评选工作的公正性的问题,不断受到质疑。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套制度,或者是因为私利有意回避制度。最为荒唐的是,有些执掌权力的人居然说出不知道回避的话,自己选自己,自己评自己,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成了业内的笑话。过去一些人经常拿美协来说事,可是,现在美协的评审制度建立起来了,而且严格执行,那么,能否影响到其他权力机构。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和法度,专业伦理与专业制度,是权力机构建立公信的基础。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全民摄影时代记者摄影没落?新闻照片能卖大价?
· 傅抱石的“美术日记”——漫说傅抱石速写与创作的关系
· 范迪安:建造对中国新的视觉观看体系
· 超民族主义:中国当代艺术新思潮
· 北野武:当艺术家依靠“观念”是地位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