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这些画出来的诗,描绘了意大利——专访乌菲齐博物馆馆长安东尼奥·纳塔利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3-11 08:43:09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阿堪基罗·里萨尼自画像(约1713年)

《男孩肖像》(15世纪末)

《法国王后玛丽亚·德·梅迪奇肖像》(1628年)

《朝圣者打扮的女子肖像》(1725或1726年)

东方早报:据说,您在乌菲齐美术馆已经工作了30多年,您是佛罗伦萨人么?是什么吸引您一直留在乌菲齐?

安:我出生在托斯卡纳海边的一个地方,但我在佛罗伦萨长大。之所以呆在乌菲齐那么久,我想可能是因为我喜欢受罪吧(笑)。守护这个美术馆非常辛苦,并不是每次都像你今天所看到的讲些话那么轻松。作为馆长,我需要花费非常多的精力,保护庞大的画作、保持场馆的洁净,然后做一些持续收藏的工作。你知道,我们画廊虽然很小,但却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画廊,每年要接待上千万的游客,压力非常重。

东方早报:乌菲齐以其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收藏而享有盛名,但我们对于其在18世纪到如今的收藏不是特别了解,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收藏的标准和具体情况?

安:是的,乌菲齐以文艺复兴时期的收藏而著名,但观者也容易因此就忽略了其他的东西。其实乌菲齐的收藏比大家看到的和想象的更多,这次来中国展览,我们也希望介绍更多作品。比如说,我们馆中只展出了3幅卡拉瓦乔的作品,而实际上,我们收藏的他的画作有30幅。而荷兰画派、德国画派和弗拉明戈画派的画作,乌菲齐也都有收藏,其中,荷兰画派和弗拉明戈画派中的风景画和静物画,我们馆藏非常丰富,包括画家的自画像。而这些,都是大家平日来乌菲齐看不到的。

东方早报:乌菲齐的藏品众多,而很大部分年代久远,对于展品的保护每年需要投入多少资金?

安:费用非常庞大,但是因为乌菲齐在意大利是最重要的美术馆,所以一旦我们提出需求,银行、赞助人、机构以及政府都会很乐意帮忙。

东方早报:前几年我去乌菲齐参观的时候,发现美术馆对面正在修建新馆,这让我很好奇。能聊聊新馆现在的建设进度以及建成后的主要用途么?

安:现在还在建造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扩建的计划,我们现在将新馆从“大乌菲齐”改为“新乌菲齐”。在扩建以后,画作的陈列会更加舒展,画作和画作之间的间隔会更大一些。有可能的话,也会有更多作品能够得以展示。

让艺术家企盼的艺术经典

“在本展览中,当参观者在一幅幅作品前驻足时,也将有机会领略充满诗情画意的异国风光。这些画,是艺术家们用他们的手,把当时的情景史诗般地保存于画中,流传至今,不朽于世。”安东尼奥馆长在前言中说。古时的罗马,引以为傲的是那些让艺术家企盼的令人崇拜的艺术经典的熏陶与培育。这些艺术经典来自当时以及更古老时期最卓越的艺术家们,例如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大师。而只有在那里,艺术家们通过深刻研究那些艺术经典,才能推陈出新,而培育出继往开来的文化。这种荣耀感唯有在当时的罗马才曾有过短暂的心碎。随着时光的流逝,那宏伟辉煌的艺术作品,也被残蚀,只幸存了一些不朽的遗迹,支离破碎地散布于布满殿宇的都市外围的乡间,甚或被杂草漫过了它们若隐若现的边缘。然而,虽被置于旷野之中,或于林中空地之下,外国艺术家们依然能震撼于那些艺术杰作的魅力。而且那些源于他们自己国度的文化,与古时意大利所弘扬的文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使得他们的感官被带入更加惊异的境界,从而对这些诗一般的风景画的欣赏产生进一步的升华。用一句话来归纳形容风景画;有时真实,有时虚幻,然而却始终以可能的变化为基础的全景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