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 《正午》 钢材上油漆 1960年
极少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重要流派之一。它被用来称谓上世纪60年代美国艺术家的一项艺术活动,包括绘画和雕塑。1965年,美国批评家芭芭拉·罗斯在《十月》杂志上发表了《A.B.C艺术》一文。在这篇文章中,罗斯谈到了当时美国艺术中出现一种新的艺术倾向。她将这种新艺术的特征概括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先前浪漫式、记传性的抽象表现主义风格比起来,是一种空洞的、中性的、非个人化的、机械式的艺术风格,观众对它情感与内容的明显缺失,感到非常惊奇。”在当时美国批评界,罗斯是一位严肃而认真地研究并支持极少主义的批评家之一,她曾将这种新的创作观念与马列维奇的绘画和杜尚的现成品艺术联系起来考虑,试图为它们找到理论上的依据。
实际上,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这种新的艺术活动已取得较大的影响,并于1966年举行了极少主义第一次大型的艺术展览。显然,极少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不同于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形态。极少主义又称ABC艺术或硬边艺术,源于抽象表现主义,一般按照杜尚的“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对画面进行处理,造型语言简练,色彩单纯,空间被压缩到最低限度的平面,并力图采用纯客观的态度,排除创造者的任何感情表现。极少主义以一种客观、冷静和非叙事性的眼光与形式,从事艺术表达的艺术倾向或流派,提倡“纯粹的虚无”,追求最简洁的艺术效果:无空间、无质感、无感情、无气氛,只有最简单的色与形,而在雕塑中,则体现为最简单的几何形构成。
在视觉形象处理上,极少主义可以说是去除了一些复杂的元素,没有个人主观的诠释,将艺术的境界达到本质的极少。极少主义使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和不具有个人情绪的艺术语言,被视为是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叛。同时,这一艺术流派也排除具象的图像与虚幻的画面空间,偏好单一的图像,经常包含着以各自形状安排的小单位元素。极少主义是第一个完全由美国艺术家发展出来,具有国际性意义的艺术活动,并且在绘画、文学、建筑、音乐等方面都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进而衍生出近代许多重要的艺术派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