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海外

梅兹小蓬皮杜:法国边境上的艺术明珠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2-25 15:46:04 | 文章来源: 艺术与投资

梅兹小蓬皮杜

文/杜卡

邻近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法国东部军事重镇梅兹,在2010年5月向公众正式揭幕了蓬皮杜分馆——梅兹蓬皮杜中心(Centre Pompidou-Metz)。这是法国国有大型文化机构在巴黎之外设立的第一个分支,被看作“文化民主化”的重要标志。连总统萨科奇在开幕当天都率领一批政要前往出席,并在典礼上做了长篇演讲。大半年过去了,全球的艺术爱好者和游客纷至沓来。往昔的梅兹小城如今名气大涨,跃升为法国的旅游胜地之一。

梅兹市(Metz)是法国洛林地区(Lorraine)首府,位于洛林地区北部摩泽尔(Moselle)省境内,是法国的一个中等城市,摩泽尔河从市区横贯而过。初中课本里,都德的《最后一课》,就是在这里上的。然而,梅兹先前主要以矿业为支柱产业。随着采矿业的逐渐消退,地区财政进入了赤贫状态,大多数人因为失业而远走他乡。为了改变这样的衰落,政府决定投入巨资,以梅兹蓬皮杜中心(以下简称“梅兹馆”)为引领,希望艺术能给江河日下的经济状况注入新鲜活力。

2003年1月9日,法国文化交流部通过了建设“蓬皮杜中心梅兹分馆”的提案,并使之成为蓬皮杜中心的姊妹馆。同年的12月15日,以日本建筑师阪茂(Shigeru Ban)为主的设计团队竞标成功。经过7年的周密筹划和施工,梅兹馆于2010年5月12日隆重开放。东西方文化并蓄的抢眼建筑,再加上含金量极高的盛大首展,都让它成为边境线上一颗光彩夺目的艺术明珠。

巴黎老蓬皮杜,酷!

在一头扎进梅兹之前,还是先饮水思源,简略回顾一下巴黎的老蓬皮杜吧。毕竟,这一崭新梅兹馆的方案,正是立足于老蓬皮杜的巨大收藏。从中世纪到如今的大量艺术品长年蜷缩在老蓬皮杜的藏品库里不见天日,而今终于有另一番广阔宝地可供展示。

位于法国巴黎的蓬皮杜中心(Centre Pompidou,全称为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素以大胆的造型和现代气息浓郁的建筑设计著称,更以丰富的馆藏和陈列,不间断的临时展览位居全球现代艺术博物馆第二位(第一位是纽约的现代艺术馆MoMA,笔者注)。

1977年,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和弗朗科尼(Gianfranco Franchini)的设计几乎让保守的巴黎市中心陷入崩溃。整个博物馆就如一个骨架、内脏全部裸露在外的巨型怪物——红色的电梯、蓝色的空调、绿色的水管、黄色的电器……沿街立面上以颜色清晰标注的各种管状物坦诚地欢迎着八方来客。另一个立面上,装有自动楼梯的圆柱形透明管道蜿蜒而上。整幢建筑似乎是为了从虚伪的装饰中解放出来,也使内部空间布置更为灵活。

这项旷世杰作宣布了一个崭新巴黎的诞生。首任馆长蓬杜·于丹(Pontus Hulten)说,“博物馆不再是存放失去了社会功能的作品的祭坛,而是艺术家会见公众,并激发公众创意的地方。”果然,这个蓬皮杜中心日后成为民众的波普建筑宫殿,创造了被全世界复制的民主文化空间的新概念。

那么这个梅兹小蓬皮杜呢?“我们希望梅兹蓬皮杜也能代表类似的精神,”其主要建筑师之一坂茂说,“不是复制旧有的,而是同样具有对公众的开放性。”

梅兹小蓬皮杜,靓!

在实地落成之前,梅兹馆就已经声名鹊起了。这多半是因为它前卫而亲切的外形设计,实在可爱!

坂茂(人物,图1)的方案,在2003年击败了另外150个设计而获选。这位1957年生于日本的建筑师因其纸管建筑设计在灾区应急重建方面的贡献而获得国际声望。他最著名的建筑包括1995年阪神大地震之后建起的纸教堂(2005年拆解后搬到台湾地震灾区)和随着艺术家格利高里·考伯特(Gregory Colbert)的作品做全球巡展的游牧博物馆。2008年他为四川灾区设计了纸学校。

而这一回,花费了6900万欧元和7年时间建成的梅兹馆也神似一个临时性的大帐篷。“是的,像一个马戏团大帐篷,”坂茂说,“市民可以聚集在这里,这是一个大集会场。”说到这个独具一格的 “草帽屋顶”,坂茂坦言,其灵感来自于他6年前买的一顶竹子编织、油纸糊面的中国斗笠。然而,从小斗笠到大屋顶,需要的可是举重若轻的缜密智慧。

整个屋顶由东方传统建筑常用的木结构支撑。用云杉做成的总长18公里,重650吨的梁在屋顶构成结实而有韧度的多层网状结构,上面覆盖着8000平方米的半透明白色玻璃纤维。这使得该馆白天光线充足,晚上夜景也非常靓丽。不仅如此,这“草帽”上还插着根长长的“稻草”。从“帽尖”处升起的冲天细柱,最高点离地正好77米,象征1977年在巴黎开馆的蓬皮杜中心。别具巧思的是,这样硕大的屋顶,并非重重扣在其下的主体建筑上,而是通过位于博物馆外部的柱子支撑,本身不与墙体直接接触,保证了建筑内外空气流通。

负责建筑内部设计的是坂茂的法国同事让·德·加斯汀纳(Jean de Gastines)。这座中心建筑整体面积达1万平方米,1200平方米的中庭容纳了咨询台、书店、资料中心、售票处等,功能与巴黎蓬皮杜相似。3个长方形常设展厅同样匠心独运,分别位于7米、14米和21米高处,如同3个相互间隔45度角的抽屉,从“草帽”掀起的褶皱下成扇形错落伸出。宽大的落地玻璃覆盖展厅外墙,既满足了常设展品对温度、湿度的苛刻要求,又为展厅提供了充足的采光。更美的还在于,从这三只“眼睛”向外张望,正好能看到梅兹城市的地标——哥特式大教堂、城堡,以及100年前在德国占领下建成的莱茵火车站。

与33年前建成的老蓬皮杜相比,坂茂还最大限度的考虑到当下艺术展览的空间需求。 “老蓬皮杜的问题是,”他解释说,“它不能展示真正的大型作品。天花板太低了。”巴黎蓬皮杜的内部空间极为简单,每个楼层都是长166米,宽44.8米,高7米的空旷大空间。7米高的楼层对办公研究来说是绰绰有余,对演出和展览来说则可能显得有些掣肘。梅兹馆就不会有这些问题。底楼大展区的天花板有10米高。这块展区再加上三个矩形空间,对于艺术品的容纳力相当于泰特美术馆的涡轮大厅。

坂茂承认,这是一项建筑实验——一幢看起来很临时的纪念碑。“如今的博物馆,”他说,“不是白色大盒子就是巨大的雕塑,它们吸引大量观众的同时也让同样多的人感到厌烦。”他希望这幢建筑的非正式性能像巴黎老蓬皮杜一样动摇这种传统的根基。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