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蒂切利《维纳斯的诞生》
欧洲博物馆香港办展不为捞金而是为促进文化交流
意大利驻香港和澳门总领事夏沃(Alessandro Schiavo)表示:“很多文化机构确实面临着资金困难,意大利需要保护的机构有3600家博物馆,500个考古遗址和65000座教堂,政府压力重重。因此我们需要从私人财富对艺术的赞助中寻找新的方案,关于拨款的问题,的确很紧迫,但是如果你有好的议案,拨款也自然会跟来。”
米兰博物馆的Bandera很关注中国藏家对古代大师作品日益增长的兴趣。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就赞助了卡拉瓦乔绘画的巡展,为此展支付运输和借展费用共482万港币。卡拉瓦乔的作品和波蒂切利的《维纳斯》去年在香港展出,夏沃表示:“将大师杰作带至香港展出并非为捞金,而是为了促进文化交流。”不可避免的是,这种文化交流也带来了资金的收获。据夏沃介绍,上个月芭蕾舞公司与斯卡拉大剧院在香港艺术节期间演出了《Giselle》,在节目结束之后,剧院得到了许多私人捐赠。
自那以后,私人的非盈利性意大利艺术团体,包括米兰的汉加-比可卡(HangarBicocca)画廊和威尼斯的祖埃卡计划空间(Zuecca Project Space),都希望可以在香港展出以建立联系。
英美的著名博物馆走在募集私人捐助的前列
与英美著名博物馆机构的亚洲战略相比,较小的欧洲艺术机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泰特在大不列颠运营着四家博物馆分馆,包括泰特现代美术馆和泰特不列颠,泰特被认为是世界上在提高私人捐赠方面最为积极的机构。泰特的艺术品征集委员会的关系遍布全球,又积极拉拢富有的藏家和慈善家,他们通常每年会帮泰特募集大约200万英镑。这一全球的关系网络也包括许多亚洲最响当当的名字,如泰特亚太区征集委员会的主席邓永锵爵士和香港本地藏家刘家明。
2009年香港何鸿毅家族基金于在伦敦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设立“何鸿毅家族基金佛教雕塑美术馆”,鼓励大众从欣赏佛教艺术开始,接触和理解佛教哲理。1月份,博物馆举办“公元700年至1900年的中国画大师杰作展”,这些罕见的中国水墨画是从20家博物馆借展而来,作品创作时间最早可以追溯至唐朝、五代时期。
英国V&A博物馆资深策展人张红星(Zhang Hongxing)表示:“我们要做的是让观众体验一次文化之旅,而并非只观看作品那么简单。”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积极展出中国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即使不为展览赞助或募集资金,现代艺术博物馆也在不遗余力地与亚洲世界加强联系。去年冬天,MoMA 馆长格林-洛瑞(Glenn Lowry)在香港之旅中透露:“在未来的艺术世界中,中国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