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拉·德·美第奇肖像画》摆脱赝品之名

时间:2014-07-02 15:26:40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国际>

经弗朗西斯·里德海姆修复的《伊莎贝拉·德·美第奇肖像画》 十九世纪

“赝品,遗忘与重新发现:五幅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调查”展于当地时间6月28日到9月15日在位于美国匹兹堡的卡内基美术馆(Carnegie Museum of Art)展出。本次展览展出了五幅经过卡内基美术馆科学分析和检验的文艺复兴时期画作,展示出了美术馆在一幅十九世纪的油画下发现文艺复兴时期《伊莎贝拉·德·美第奇肖像画》以及从众多的赝品中分辨出《圣母子》真迹的过程,有助于观众深入了解美术馆的日常工作。

本次展览的五幅作品之一最抢眼的当属《伊莎贝拉·德·美第奇肖像画》。这幅作品在作为现代赝品被移出美术馆的前一刻,经技术验证被重新确认为一幅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画派大师级的作品,只是在十九世纪的时候做过明显的“美化”处理。据该美术馆负责人之一露露·立宾科特(Lulu Lippincott)回忆道:“这幅作品在入馆时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样式主义大师布隆奇诺所画的肖像画《埃利诺拉·迪·托莱多》。而在看到这幅作品的第一眼时,我几乎已经确认这是一幅现代赝品了。我当时想不会是在开玩笑吧,这怎么可能是布隆奇诺的作品。”因此立宾科特将这幅画送去了美术馆相关部门的艾伦·巴克斯特(Ellen Baxter)处进行检验。

而巴克斯特的检验结果却让立宾科特大吃一惊。巴克斯特谈到:“一开始我也不是很确定这幅画是不是赝品,因为这幅画上人物很有维多利亚时期的风格,而这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格格不入,这幅画上的龟裂痕迹则不像是布上油画能产生的。”之后她在画框上发现了十九世纪著名英国油画修复师弗朗西斯·里德海姆(Francis Leedham)的金属标记,他很擅长将木板油画以布上油画的形式修复。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画上的龟裂痕迹像是木板油画才有的,巴克斯特认为这幅文艺复兴木板油画的原作可能产生了无法修复的裂痕,因此里德海姆才用布上油画的形式对其进行了修复。

布隆奇诺 《伊莎贝拉·德·美第奇肖像画》 文艺复兴时期

立宾科特因此不得不接受这幅作品比她预判的时间要往前推进至少100到400年。根据X射线实验结果显示,这幅十九世纪画作下的原作中的人物远没有那么迷人,这个女人比表面画作上的形象显得更成熟一些,下巴略宽,眼神无精打采,手部浑厚,拿着一只雪白的骨灰罐,画得都很像抹大拿的玛利亚。显然这个人物的脸部和手部在十九世纪为了更好卖而作为布上油画修复的时候改动过。立宾科特发现在十九世纪的时候这幅作品由当时的铁路巨头及艺术收藏家科里斯·波特·亨廷顿(Collis Potter Huntington)纳入收藏,在随后与他的大批藏品一同捐献给了纽约的大都会美术馆,这幅作品于1978年收藏于卡内基美术馆。

这幅作品中唯一没有怎么改变的是人物的服饰,因此立宾科特从这一点入手来确定画中人物的身份。通过对大量美第奇家族肖像的研究和比对,她发现这幅作品中的人物为伊莎贝拉·德·美第奇(1542-76年),她是托斯卡纳大公科西莫一世·德·美第奇与西班牙贵族埃利诺拉·迪·托莱多的女儿,她的丈夫在发现她与自己的表兄有染后,他们的婚姻就陷入了死寂。立宾科特将这幅作品的创作年代定位在1574年左右,在作品完成后不久伊丽莎白又让艺术家在画中加入了光圈和骨灰罐。将形象画得接近抹大拿的玛利亚可以看做是她忏悔的标志。伊莎贝拉的哥哥弗朗切斯科在1574年的时候成为了托斯卡纳大公二世,他对于伊莎贝拉生活不检点的行为颇有微词,因此这幅画也可以说是伊莎贝拉为自己开脱和洗白的尝试。最后伊莎贝拉因不贞而被丈夫杀死。

之后,卡内基美术馆还将针对“赝品,遗忘与重新发现:五幅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调查”展的《伊莎贝拉·德·美第奇肖像画》展开一系列研究和调查工作。(来源:The Art Newspaper 编译:孟媛)

布隆奇诺 《埃利诺拉·迪·托莱多》 大约1562年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